古代人真的不剪头发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7:07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09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中国古代讲究的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清代以前的中国人,不剪发、不剃须、不修剪手指甲。
这就带来了许多困惑:
难道就没人想想古人头发长了怎么办,指甲被刮怎么办吗?
今天娘子就是来告诉大家,即便是在明代和明代以前,中国人也是理发的。
中国人说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其实是强调子女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伤害自己,使自己的身体受到刑罚和毁坏。
有关头发的是“髡(kūn)刑”,有关身体的是“劓(yì)刑”等。
我们看《世说新语》讲了一个故事,说是范宣八岁那年,在后园挑菜,不小心伤到了手指,哇哇大哭。大人问:“是因为痛吗?”他说:“不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才哭。”
因此,一直以来,现代人都以为古人不会剪发,这其实是个谬误。
范宣懂得,如果自己受了伤,爹妈会心疼,本身这个伤不疼,但想起他会因此让爹妈难过,他就很难过。这个故事体现的是什么意思就不用多说了,夸张是有,但整段文字其实是这么个意思——就好比孩子在外工作,报喜不报忧,也是怕父母难过。
古代的中国男人的发,不算长也不算短,不是披肩,是要盘起来的。那时候也用剪刀,男女理发的方式,与现在稍微剪一剪的理发方式相差不大。当然,除了理发,还有舒筋活络的按摩等额外服务。
宋代的民间,经济十分发达。理发店老板们成立了自己的社团,名唤“净发社”。这记载在周密在元朝初年,写的关于南宋临安城的回忆笔记《武林旧事》里:“绘革社(影戏)、净发社(梳剃)、律华社(吟叫)、云机社(撮弄)”。足以证明,宋代不仅有皮影戏协会绘革社(相当于现在的电影电视剧老艺术家协会),还有理发店老板的社团。
那么,就宋代有理发店吗?
非也。理发是很紧要的一件事,从周朝便有理发工具。各个朝代都有理发协会颁布的行业须知,即《净发须知》,指导理发师如何招揽生意,如何吆喝,如何应承,如何理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发型。当然了,有的同学老来多秃顶,理发师就很为难。在许多壁画作品中,就有根本梳不起发髻的清凉男士。
杜甫写过一首诗,名叫《春望》,里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的发型就很稀疏,甚至愁得有些秃了。
发型对于古代中国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是一种习惯和礼节。之所以清代发布剃发令会遭遇强烈的抵抗,其实是因为那是一种侮辱。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做“髡刑”的刑罚,与清*所谓的剃发很相似。现代人的疑惑,也源自于辫子戏的误导。其实,在清代初期,国人的辫子是要理成金钱鼠尾一般的,即头发几乎全光,只留下一条细细的鞭子从后脑勺垂下去。和后期只剃额头之上那块儿几乎全完不同,这也是三百年来,汉人的另一种反抗模式,在头发上得寸进尺。
除了这种百年的反抗,还有一种反抗,便是正月的时候不理发,寓意“思旧”。即思念大明江山,象征着故国远去,人心不死。但到后来就没人晓得正月不理发的真正目的了,很多人认为是会“死舅”,直到前些年,乡间依然存在这种说法。乡镇上的理发店正月不开张,但近些年就不管那一套了。
正如越来越多的人随意想想就说古人不理发一样,有同学也对古人剪不剪指甲心存疑虑。实际上中国人有固定的发型,虽然比现在长,但你也不能太长,头发太长就要剪,指甲长了也得剪,直接用剪刀铰。清*对剃发有异样的执著,每个地方都安排了待诏的剃头匠,国家发工资,碰见该理发的就要抓住给剃了。初期因为剃头这件事杀死了很多人,强制剃个金钱鼠尾,就和当初南京大*时,驻扎在南京的日本士兵把涂料涂在女性脸上取乐的感觉差不多,主动配合才怪。
总之,“古代中国人不理发”是现代人的错觉。中国古人是很注重个人卫生和个人形象的,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了专业理发店,为人梳洗剪发。只不过,那时男性的头发,相较于现在来讲,都是长发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22:10
恐怕很少有人剪,古人认为头发是自己生身父母的精血,不能随意取掉,剪掉被视为对父母的不孝,古代就有剔发这种刑罚,直到近代,新思想出现后才出现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