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7: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7 01:20
当岩石(土壤)中存在浓度梯度时,氡由高浓度向低浓度地方迁移,称为(浓度)扩散作用,常用扩散系数(D)来表示。
氡的扩散系数(D)与扩散长度(l)之间的关系为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λ为氡的衰变常数。
扩散系数与岩石(土壤)的孔隙度相关性很强,岩石的扩散系数变化范围很大,从7×10-2cm2/s到3×10-4cm2/s。与岩石的透水性、温度、构造等有关。例如孔隙度为0.1%~0.2%的花岗岩,扩散系数约为(2~3)×10-4cm2/s;孔隙度为30%的粗粒砂,扩散系数达(5~7)×10-2cm2/s;孔隙度12.5%时,D=5×10-3cm2/s;6.2%时,D=2×10-3cm2/s。
岩石(土壤)的湿度(也就是孔隙充水)变化对扩散系数影响很大。湿度增大,扩散系数减小。水的扩散系数很小(D水=0.82×10-5cm2/s)。表6-3-6为砂质沉积物和砂泥质沉积物的湿度变化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可见,湿度增大,扩散系数变小。与湿度增大射气系数变小是一致的。
此外,扩散系数与岩石(土壤)的结构,湿度有很强的相关性。松散结构扩散系数较大。
表6-3-6 不同湿度与扩散系数的关系
目前测定扩散系数的方法有两种:即野外方法和实验室方法。野外现场测定的扩散系数接近于真实情况,但难度较大。实验测定比较容易,氡气浓度、射气系数、密度和孔隙度都可以事先测定;但求出的扩散系数与岩土的原产状有一定差别,直接应用有一定困难。
(一)野外现场测定扩散系数
根据(6-1-20)对均匀岩层(土壤)中氡浓度随深度(h)变化的计算,当只考虑扩散作用时,可以得到下列关系式: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N为均匀岩层中深度为h时的氡浓度值;N∞为h→∞时的氡浓度值;λ为氡的衰变常数;D为扩散系数。
根据(6-3-16)式,每给一个D值,可以计算一条N/N∞=f(h)的关系曲线,于是得到图6-3-11所示的一组理论曲线(量板)。
图6-3-11 计算扩散系数的量板
野外测量时,选一块介质均匀的土壤层,打孔测量氡浓度。可以在一个孔内,在不同深度(h)测量氡的浓度(N),直到测出N∞。也可以在附近打不同深度的测孔,分别测量氡的浓度。可以得到一条N/N∞=f(h)的曲线,并将其与图6-3-11中的曲线进行对照(图6-3-11中的虚线①,②)。用内插法求出实测土壤层的扩散系数值。第①条虚线的D=2.2×10-2cm2/s,第②条虚线D=0.3×10-2cm2/s。
这一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必须测出N∞,作为相对单位。一般要测量3~5 m深。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提出一种只在两个深度上(h1和h2)测量氡浓度(N1,N2),来确定扩散系数的方法。
根据(6-1-20)式,在两个深度上进行氡测量,可得: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b=。两式相除得: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为了确定b值,将(6-3-18)式中和展成级数,近似取前四项,整理后得: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A=;B=。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由于这一方法取数较少,如果土壤中Ra分布均匀,结果较好。如果分布不均,可能引起误差较大。
(二)实验模型测量扩散系数方法
制备一个直径1 m,高2~2.5 m的圆筒,底部装30 cm厚经过粉碎的铀矿石作为氡气源,上面装入待测扩散系数的砂土(图6-3-12(a))。等待氡积累达到平衡后,进行不同深度取气测量氡浓度。得到N/N∞=f(x)关系曲线,如图6-3-12(b)中虚线。
根据(6-1-12)式铀矿层上覆土壤层中氡浓度分布的计算理论。当上覆土壤层不厚时,土壤层垂直方向氡浓度的分布理*式为
图6-3-12 测扩散系数的模型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式中:x为(坐标原点设在铀矿石层表面)垂直距离,如图6-3-12(a)所示;N0为x=0时的氡浓度。
根据(6-3-20)式,每给定不同的扩散系数(D),可计算出一组N/N∞=f(x)的关系曲线,如图6-3-12(b)所示。
将上述模型上测得的N/N∞=f(x)与图6-3-12(b)进行比较,通过内插法求出模型中介质的扩散系数值。也就是:
核辐射场与放射性勘查
由(6-1-20)式可知扩散系数直接决定了氡在岩石或土壤中的迁移和分布。土壤(岩石)的颗粒度、孔隙度和湿度不同,其扩散系数差别很大。表6-3-7所列的扩散系数为上述两种方法的实测结果。
表6-3-7 实测的土壤(岩石)扩散系数
在土壤中射气场分布的理论计算重要参数是扩散系数,实际测定比较复杂。而且受湿度影响较大,同是亚粘土,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测量结果也有较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