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30 16: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30 18:16
豆瓣之前默认显示的是友邻动态,现在新版改为豆瓣猜。知乎之前默认显示的是关注话题,现在新版改为关注的人的动态。友邻动态和关注的人的动态基本一样。豆瓣猜和关注话题本质上很相似的,豆瓣猜是根据用户资料,加上海量用户数据得出了“猜你喜欢”。相比于“豆瓣猜”,知乎的“关注话题”更显原生态,就是让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我的回答如下:这个问题挺有意思。问题描述里所讲的是一个结果,要从结果反推决策原因,往往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以创始人的价值观作为解释略显虚幻,不如从产品的角度来说说。一、知乎知乎天生拥有高度发达的 Follow 关系,以此构建信息网络。虽然它有人、问题、话题等多层结构,但知乎到目前为止只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围绕问题进行回答;知乎一年多以来也只有一个核心信息管道,就是 Feed。这次首页 Feed 改版,本质上就是要将人、话题的信息机制区隔开来(问题和答案是中间纽带),之后的首页 Feed 是关注的好友们的动态,而围绕话题的信息将由新版「话题页面」来承载,简言之要在机制上对信息的流通消费进行区隔。这么改动的原因,一是过去一年多 Feed 有不能承受之重,信噪比一直上不来,详见之前的答案;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Feed Timeline 如果长期作为最重要甚至唯一的信息管道,它在信息沉淀和结构化组织上难以有效突破,用户注意力过于集中,最终知乎整体很难价值最大化。知乎的野心不止于此。其实一直以来,关于知乎到底是一个信息平台,还是一个社交平台的暧昧争论从未停止。这里有必要举一个新浪微博的例子进行佐证。新浪微博在 Twitter 的信息架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使得信息生产和分发的效率非常高。但新浪仍不满意,多次试图在 Timeline 之外开辟另一种人和信息的聚集方式,比如微群、V4 改版,最近的微吧,以及即将进行的 V5 改版。这些行为都说明新浪试图将用户注意力,从最核心的 Timeline 分散并转移到更加纵深的页面,以达到利益最大化。二、豆瓣豆瓣最初是以结构化组织书影音的资料+评论为雏形,后来根据用户的真实需求,7 年来衍生出了小组、小站、同城活动、线上活动、FM、阿尔法城、部落、九点、相册、日记、友邻广播、豆瓣猜、豆瓣阅读等多种形态的产品。相比知乎只围绕「问答」开展产品,豆瓣在同时做 N 个产品(线),产品结构更加丰富多样。丰富多样的产品形态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豆瓣的用户群也十分丰富多样。「内容散在豆瓣的各个地方,也各自有各自合适的读者。如何把这些内容呈现给更多的人,又不过度打扰他们,一直是豆瓣团队试图解决的难题」。豆瓣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通过「广播」帮助用户发现内容,它已经被证明有诸多局限性。基于用户的喜好来进行内容推荐更加通用,作为管道的效果也比基于人获取内容更有效。所以,知乎在由单一的产品形态,往复杂的方向进化。进化的目标是信息和人的组织更加有序,更加多样,有更多的可能性。现在所看到的「新版改为关注的人的动态」并不是全貌,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豆瓣站内已有大量 UGC 内容,可消费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构建一个更通用,有更强大容纳力,可持续发现的信息管道最重要。结果的「相反」是由产品定位、产品目标、产品所处阶段共同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