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喜欢魏延,魏延真如诸葛亮所说的天生反骨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7: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9:02
没有生反骨。历史上真实的魏延,根本不同于小说《三国演义》所描写的魏延。
蜀汉名将,字文长。初随刘备作战,智勇双全,勇冠三军,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称王后受封汉中太守,后诸葛亮北伐,任征西大将军,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著名的奇袭长安“子午谷之计”,但没被采纳。魏延为人孤高,深明大义,多立战功,在后期尤其为诸葛亮所倚重。但是性格上比较矜高,有些叛逆性(这个“叛逆”不是古代意义上的谋反,而是现代意义上的,比如我们会说某个小孩子挺叛逆),对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时常发牢*,不懂得处理官场上的人际关系,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与杨仪势同水火。在诸葛亮死后,因为不甘心就此撤军以及不能容忍兵权落到死对头杨仪的手中,而擅自违背诸葛亮撤兵的遗那令,率军烧回栈道、攻击杨仪。最后被冤枉成谋反,遭受“夷三族”的悲惨后果。 说魏延谋反,则实在是冤枉,实际上魏延只是有争上位的意思,想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担任起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军事事务(他确实有这个能力)。然而并不能因此就说魏延本人没有过失。 魏延败给了杨仪,很大程度上就是杨仪遵奉了诸葛亮的临终遗令——撤兵,而魏延却违背了它。魏延因为私人恩怨就率部攻击共同仕任于蜀国的杨仪(率先动手打自己人),而且还烧毁重要的栈道、并且还是在诸葛亮刚死不久的敏感时期、又是在大军撤退重要的时刻违背“断后”的命令(有被敌人从背后掩杀的风险)。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人,深受刘备器重。刘备入川时魏延因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攻下汉中后又将其破格提拔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镇守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之后又屡次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期间魏延多次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一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因而认为自己无法完全发挥才能,心怀不满。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相互争权,魏延败逃,为马岱所追斩,并被夷灭三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9:02
魏延根本没反骨,只是有些自傲,因为魏延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喜爱,所以并不觉得自己和诸葛亮的资历相差多少,能力更是自信不比诸葛亮差。
蜀国当时的现实也的确给了魏延这种自信,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前后谢世,蜀国第一大将非魏延莫属。赵云虽然被《三国演义》追捧,但事实上赵云与魏延在入蜀前同为牙门将军,其后皆升杂牌将军,但魏延首升镇北将军,且守汉中。赵云直到刘禅登基才升镇东将军。
魏延是负责蜀国北边汉中,乃守边大将。论实际军权,可以与当年的关羽、张飞相提并论。马超、黄忠、赵云皆不能相比。
魏延这种自信自傲的性格遇到已经成为相父的诸葛亮,则注定不会为诸葛亮所喜欢,加上魏延屡次顶撞诸葛亮,且私下与众将闲聊也屡屡称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低下,更是火上浇油。
诸葛亮明白自己压制魏延都勉强,一旦身死,魏延在蜀国将无人可制,遂量身定制地将魏延置于死地。而没有了魏延,蜀国再无像样的战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23 09:03
个人觉得纯粹只是诸葛亮看不惯魏延的为人所以给他扣的帽子,而且魏延有勇有谋但是太过自大妄为,不压制一下会造成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