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2: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2:35
首先,学生课前入情。作为教师,要想让孩子们对新课的学习有一种期盼的*,关注的心理,那么这就要求教师要准备一个好的导语。如教学,《白杨》一课时,先播放歌曲《小白杨》后,我先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白杨树吗?生:喜欢。师:那么你们对白杨树都有哪些了解呢?生:白杨树耐活。生:白杨树高大挺拔。生:白杨树适应性强。出示白杨树图片,师:是的,这就是白杨树,白杨树看似平凡,但它有受人敬重的品格,正如你们所说的那样,它不择地点,不管气候,随遇而安,有不畏艰难、刚直坚强不动摇的品格。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白杨树的这种品格。好的导语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了一个好的导语,就为以后课堂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课上把握兴趣,激发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巧设悬念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如:课上根据教学的需要讲故事、讲笑话、画漫画,甚至做个健康的鬼脸或唱上一首歌曲,这都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良方。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以境动人”同时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影响力,做到以景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领其情,从而创设课堂互动的合作点。 1、质疑情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创设质疑情境,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唤醒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迎接创新的挑战,教师提出问题,生生互动,共同在问题中思考。如我在教学《老人和鸟》一课时,让学生观察第二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生:这是鸟儿们为老人举行的特殊葬礼。师:谁把这个画面内容说一说?生:鸟儿们衔来无数的花瓣,无数的绿叶,树林里下了一场花瓣雨,树叶雨。这样学生们深深的感悟到动物是有灵性的,人如果对它们付出爱,收获的也同样是爱,这样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2、表演情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课堂上做到人人参与,不要只限于优生,在师生互答时,应考虑后进生的感受,在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只作为引导,其他权利应该交给学生,大胆的放手,让他们试着追求。例如在教学《偷瓜》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自由报名扮演其角色,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走上讲台表演展示,学生们不但增加了积极性,同时也会感到特别有成功感。于是,自然的学生由被动到主动,抓住了人物语言动作,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演力,又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轻松学生开心。 3、播放情境:音乐是一种启动人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音乐是作曲家心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感情,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能真正实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捐赠天堂》一课时,播放了《爱的奉献》这首歌曲,孩子们带着感情学课文,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当别人需要帮助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当自己快乐时,应与他人共同分享。 三、情境教学,放飞思维 现在,多媒体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以直观的声像、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引发其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把文字变成看得见、听得到的图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我在导入后播放了一段双龙洞风光视频请同学们欣赏,有声有景,将同学们带到双龙洞前,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形象、直观的初步感知后,然后播放了课文的朗读录音。同学们借助录像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以及沿途风光,情境感染了学生,使学生的感情与课文交融,他们思维活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课件引路,悟文生智 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处理的好与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介绍洞口的特点时,适时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说:“山很高,树很茂密。”师随即进行词语训练,换词还可以怎么形容?马上有同学说:“山石嶙峋,树木枝繁叶茂。”老师随即出示课件词语“突兀森郁。”学生通过观察画面,感悟了词义。在介绍外洞特点时,当学生读到:“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时,外洞究竟有多大呢?这时课件出示:“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外洞究竟有多大了然于心。渗透作者整体感知又具体化描写的写法。外洞这么大,内洞是什么样的?我们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此时出示课件:小船之小,用绳子拉船,表情朗读进洞时的感觉,读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五、创设情境,展开想象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的突出重点、难点,从而使学生茅塞顿开。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问学生对内洞的什么景物最感兴趣?学生说出:石钟乳、石笋时,我问:“它们好看吗?”学生说:“好看。”我问:“那书上怎么写的呢?”生齐读:那些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欣赏。讨论交流:这些石钟乳、石笋像什么?老师发图片,结合课件启发学生想象。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像微笑的弥勒佛”“有的像宫殿”“有的像仙女下凡………”全班同学纷纷举手,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在学生面前幻化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人感到身临其境,趣味无穷。 总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肯研究尝试,就一定能总结出更多令语文课堂“堂堂精彩”的好方法,让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能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度过。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蓦然回首,语文可以这样教 _辛中驿学区边关小学 李娜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边关学校语文教师李娜。很荣幸有这样一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我谈谈自己对语文教学不成熟的心得体会。希望各位评委、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予以指正。 语文教学从最初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茫然,到现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期间相信每位老师都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我的最大感悟就是:语文扎根于生活,语文课只有联系生活才能丰富多彩,语文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要激活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一、在*四溢的课堂中学语文 “感人心者,莫乎情。”语文课堂需要*,作为引导着的我们就必须创设富有*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