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2:5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0:34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化也已起步。第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上,不少作者认为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但西部的文化并不落后。换言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甚至比西部的自然资源更具有开发潜能。因为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且文化优势的转化、开发,不会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成功的文化开发的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信心。如甘肃的《读者》文化产业,它以人性的穿透力、情感的教育力、真善美的诱导力、精神的鼓动力,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管理运营方式,打造《读者》品牌,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成功。西安的千年曲江盛唐文化产业,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品牌。这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园林工程,已经成为西安重要的经济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然,国学热也要理性对待,不能刮风,不可搞狭隘民族主义,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
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我国现实的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发展,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文化软实力根植在每一位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中。只有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筑起人心的长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0:34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番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一、树立文化新思维
文化有自身的历史文化传承。它不仅仅是现实物质世界的简单反映,而是与*、经济、社会、生态相互交融渗透,具有强大的作用力。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求,没有文化就没有人的灵魂与尊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目标。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要全面领会十七大精神,树立文化新思维,从战略高度理解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意义,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树立文化新思维,就要彰显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在认知方式上,需要借助空间向度,解决好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的关系。在价值选择上,需要“双重批判”,以西方现代化批判中国过去的**及其文化,也要以传统为镜鉴,批判西方的“工具理性”及其破坏性后果,踏上融合中西的康庄大道。在行动目标上,需要落实为中国文化的重建,包括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文化创造力的培育,文化软实力的辐射等。
二、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与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相比,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但文化建设、文化产业化也已起步。第三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上,不少作者认为西部的经济相对落后,但西部的文化并不落后。换言之,西部丰富的文化资源,甚至比西部的自然资源更具有开发潜能。因为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而且文化优势的转化、开发,不会以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为代价,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自然资源相比,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过程。近年来,西部一些地区成功的文化开发的实例,可以为我们提供相当的信心。如甘肃的《读者》文化产业,它以人性的穿透力、情感的教育力、真善美的诱导力、精神的鼓动力,以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和管理运营方式,打造《读者》品牌,开辟新型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取得了巨大成功。西安的千年曲江盛唐文化产业,短短几年就形成了一个品牌。这个集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城市游憩为一体的开放式文化生态园林工程,已经成为西安重要的经济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这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极大地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提高我国文化生产力,打造文化软实力增添强大动力。
三、用好文化资源,推进文化创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用好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都为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必须以开放的姿态,开拓的视野,兼容并蓄的博*怀,学习、借鉴、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先进文化。同时,要在借鉴吸收中有所创新,不断丰富发展我国民族文化,使我国的民族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融入世界。
用好国内文化资源,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文化,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目前,我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热,表现为国学热、读经热等,孔子学院办到了国外。传统文化热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当然,国学热也要理性对待,不能刮风,不可搞狭隘民族主义,要古为今用,使其成为打造文化软实力的动力和根基。
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我国现实的文化资源,深入推进和谐文化发展,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道德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文化软实力根植在每一位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之中。只有着眼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意识,才能筑起人心的长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4 20:35
中国在世界倡导文化软实力的实施计划才刚刚起步,要赶上发达的国家还需要做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