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0:07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0
所以,言及“经学”,首先要明确“经”是什么。《说文解字》将“经”训为“织”,段玉裁注为“纵线”,以此引申为穿订书册的线,进而指书籍。然而,这里的“经”当然不是指所有书籍,而是专指儒家经典,明确到这一点尚且不够,因为,从前的儒者们就因为“经”的包含范围做了很多论辩,甚至,兴起了名曰“经名考”的学问。
先秦时期,学术界是相当热闹,门派林立,各有主张。以后出来两位皇帝,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先是秦始皇不允许民间藏书,后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由此,经学便兴起了。
那么,为何名曰“古文经学”,而不是其它的称呼呢?
这又和秦始皇有关了。一统天下后,为了统治的巩固,他颁布“书同文”,这绝对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为了让统一的文字迅速普及,秦始皇命人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这就有了“篆书”,是秦代通行的标准字体。
不过,官府和民间还流行一种字体,就是“隶书”。汉代,隶书是通行的字体。字体的不同,就将“经典”区分为了“古”和“今”。若是隶书版本,就是“今文经学”,若是古字的,就是“古文经学”,于是,就有了“古文经学”一说。
这么解释其实有点绕的,就以秦代为分水岭,在它之前的都可以归于“古文经学”。古文经学当然起源于汉代。汉武帝一声令下,儒学就独尊了,创造了一个很好的研究儒家经典的氛围。事实上,从汉武帝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都是今文经学独领*。
孔子出生于鲁国,鲁国是继承周制最纯粹的一个国家,而周制强调的就是礼和乐。汉初的统治者扶植儒学,并不是想将礼和乐恢复至原来的高度,而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既然秦始皇对天下儒生有诸多*,那大汉王室就要改了这规矩,汉惠帝就废了挟书之律。
到了汉景帝时期,孔子的故居发现了一批古文经书,极大鼓励天下儒生。秦代时期,很多儒生跑到山林,靠着口耳相传,来传播经典,自然会产生“误差”。不少藏于秘府的古文经学又陆续被发现,解释和研究这些古文经学就成了一种潮流,不过这仅仅在民间。
这时,朝廷里钦定的还是今文经学,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垄断着汉廷的官学。今文经学的特点,也许用董仲舒的话更能很好的理解,他说:“《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读《诗经》,每个人都会有着不同的解释,用《周易》可能会得出不同的预测,至于《春秋》,它的说辞哪能一成不变呢?
今文经学注重现实,更看重*背后的微言大义。它当然有积极的意义,不过,和注重还原“本意”的古文经学相比较,今文经学似乎少了些实证。时光很快到了西汉末年,这时要提及一个人:刘歆。此人很厉害,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对天文历法、史学、诗等领域都有研究,他对儒学的研究直接推动了古文经学的发展。
刘歆对经学有三个重大贡献:
一、他发现了一批先秦经书,并竭力向世人推荐这些经书,就是为了不让其佚失,后来,这批古文经书果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二、他重视训诂,并且,还根据古文的字体笔意来注解经书,这就开辟了一个新方法,用文字和历史解经。
三、他打破了今文经学对儒学的垄断,自此,开启了古文经学的发展道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1
我认为经济学可能指的就是一些传统文化以及古代所流传下来的一些书籍,*等,而古代留下来的,就被称作古文经学,而近现代以及现代的一些那些作品就被称为今文经学。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1
经学是指注释说明解读经书的学科;古文经学是在西汉以后的古书,因为是运用了战国以前所运用的文书所写,所以称为古*学;今文经学在广义上发扬和宣传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汉朝时期是深受皇帝重视,在此期间该思想在汉朝的*思想中处于主导地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3 17:32
经学是泛指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就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之分,始于两汉时期。今文经指汉初由儒生口传并用当时流行的隶*录下来的经籍,古文经指汉代前期从民间征集或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用先秦古籀文字写成的经籍。是因为内容不同和战乱导致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