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0: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4 11:19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 “经学是我国历史上训解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经学通论·出版说明》,中华书局编辑部,1982年2月)
顾名思义,经学的研究对象是儒家经典,具体包括的内容随时代而有不同,有“五经”、“九经”、“十三经”之说;经学的研究方法是对儒家经典进行文字的训诂解说以及对其意旨的阐述发挥。 “经”的本义是经线,也就是织布机上的纵向的线,后来引申出“标准”、“原则”之义。所以,“经”是对儒学典籍的尊称。
先秦有“六经”之说,指的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后来,因为《乐》亡,而将另外五部称为“五经”;
按清代全祖望《经史问答》,汉代在“六经”之外加《论语》为“七经”,东汉则去《乐》而再加《孝经》;
唐代有“九经”之说,有两种说法:一是《易》、《书》、《诗》,加“三礼”、“春秋三传”,一是《易》、《书》、《诗》、《周礼》、《仪礼》、《春秋》、《论语》、《孝经》;唐文宗时又出现了“十二经”之说:《易》、《书》、《诗》、《三礼》、《三传》、《论语》、《孝经》、《尔雅》。
五代时蜀主孟昶石刻“十一经”,把“十二经”中的《孝经》和《尔雅》去掉,而代之以《孟子》;
宋代则在“十二经”基础上再加《孟子》成为“十三经”,一直沿用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