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10 0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11:49
玄妙观
玄妙观三清殿于1982年2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现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 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 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圆妙观”。南宋淳熙 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 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 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 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 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 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 绝”碑,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 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 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 玄妙观前一条街名观前街,为苏州的主要商业街之一。
三清殿
三清殿为玄妙观正殿,南宋淳熙六年(1179)重建。重檐歇山造,面阔9间,广45.64米,进深6间,深25.25米,通高约27米,面阔与进深之比为9:5。殿柱排列,纵横成行,内外一致,共有7列,每列10柱, 无“减柱”或“移柱”,俗称“满堂柱”。四周檐柱为八角石柱,共30根;殿内诸柱除内槽*三间4根后金柱为抹角石柱外,均为圆木柱,共 36根。柱础均为连磉有唇覆盆式,檐柱础上再施仿木质八角形石柱脚,殿内木柱则于础上加石鼓。下檐斗拱为四铺单昂,昂的下缘向上微微反曲。柱头铺作昂嘴实为内檐华拱的延长,其上承月梁。梁头伸出作耍头,斫作宋式梢头。补间铺作皆用真昂,后尾挑起,以承托下平西方槫下的令拱,即《营造法式》上的“飞昂”制度。上檐柱头与补间铺作均为重昂,结构完全一致,但仅为华拱前端做出假昂,其后并无昂挑起的杠杆作用。至于内槽斗拱,则于重抄之上,前后两面用“上昂”成为“六铺作重抄上昂斗拱”结构,为国内孤例。在栌斗两侧,结构完全对称,较《营造法式》所载上昂做法更为简化。又内槽内转角铺作,在后金柱上都用插拱,即以丁头拱插于柱内,无栌斗,亦此殿斗拱重要特征,为国内现存最古实例。内槽斗拱之上,更施平棋,殿的梁架结构,外槽梁架先施顺木伏 串,次于柱头铺作上架月梁,复用襻间作。月梁上又施栌斗, 置十字交叉令拱,承上层月梁与槫下柱头枋。结构与《营造法式》亦能符合。内额除*四缝外,都于其下另加上枋,二者之间用襻间铺作。殿的内槽*5间后金柱间,筑砖壁达内额下皮,壁前有砖砌须弥座, 面阔3间,高1.75米,式样略如《营造法式》而繁密过之。 上奉三清像,趺坐于方座上,像高约6米,高于地面约10.5米,神态凝重, 衣褶生动,是古代道教造像中的上品。殿内壁间嵌有碑石多方, 以南宋宝庆元年(1225)所刻“太上老君像”最为珍贵,像为唐代吴道子所绘,形貌苍褶流畅,上方有颜真卿所书唐玄宗李隆基的“赞”四言十六句,刻工为张允迪。三清殿台基面阔49.6米,进深29.5米,现高出周围地面约1 米。前施月台,面阔27.2米,进深16.3米,*立铁鼎。正面与左、右各踏跺,周以青石勾栏。台基仅南面东、西梢间及尽间有石栏,与月台石栏贯通,华版雕刻极细,内容有人物、走兽、飞禽、水族、山水、云树、亭阁等,颇为古朴生动,为宋或宋以前作品。三清殿是江苏最古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国内现存体量最大的宋代大殿。
正山门
正山门位于三清殿南约80米处,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建。重檐歇山造,面阔5间,广20米,进深12米,于当心间脊柱间设断砌门。
如意门
如意门(西脚门)内的雷尊殿初名雷神蓼,亦为坐北朝南的重檐歇山式建筑,明天顺二年(1458)建,清康熙四年(1665)重修,面阔3间,广16米,进深14米,前加卷棚顶轩廊3间,与下檐形成勾连搭屋顶,通进深21米,梁架结构及柱础制均有明代特征,殿南尚存山门3间。此外,观内现存殿阁,东有财神殿、天医药王殿、火神殿、三清殿、斗姆阁等,西有观音殿、三官殿等,北有蓑衣真人殿、方丈殿等,多数为晚清重建。
保存在观内碑刻有数十种,上起宋代,下迄清末。
通神先生何蓑衣事实碑 在蓑衣真人殿。碑高1.55米、宽1.08米,胡袤撰,宋孝宗脊题“通神庵”三字,南宋庆元三年(1197)刻石。
诏建三清大殿上梁文碑 在祖师殿遗址碑廊。碑高1.62米、宽0.93米,南宋淳熙八年(1181)龚颐正撰,嘉定十一年(1218)立石,张允迪刻,原在三清殿。
老君像碑 在颐正殿。碑高1.8米、宽0.91米,吴道子画,唐玄宗李隆基赞,颜真卿书,冯大同跋,张允迪刻,南宋宝庆元年(1225)立石。
朝旨蠲免天庆观道正司科敷度牒尚书省札部符使帖碑 在三清殿。高1.97米、宽1.08米,顶端抹角,南宋端平元年(1234)立。
清理道教碑 在三清殿外东侧。高6.5米、宽2.7米,方孝孺撰并书,明洪武中年(1371)立,后方氏被诛,碑文被划去,故俗称无字碑。
重修三清殿记碑 在火神殿南小弄内。高1.66米、宽0.9米,王进撰,卫靖书,张徽篆额,明宣德四年(1429)吕志清立石,左上角残缺,碑文已漫漶。
重修玄妙观五岳楼记碑 现存祖师遗址碑廊。高1.15米、宽0.66米,李杰撰,陈昌言刻,明弘治十六年(1503)立,原置东岳殿。
玄妙观三清殿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九开间的宏殿巍峨轩昂,原来说是在江南绝无仅有,后来文物专家罗哲文来苏考察,说是全国也没有这样巨大的南宋建筑( 其气势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可与之相比、但这些建筑的年代都远远晚于南宋), 所以三清殿称为国宝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