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9:57
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哑巴吃馄饨——心中有数: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明白,自己有主意。
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指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
瞎子吃汤丸——心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扩展资料: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9:57
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哑巴吃馄饨——心中有数: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明白,自己有主意。
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指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
瞎子吃汤丸——心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扩展资料: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31 19:57
哑巴吃汤圆——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哑巴吃馄饨——心中有数:形容一个人对事情明白,自己有主意。
茶壶煮饺子——心中有数:指心里明白,但嘴上不说。
瞎子吃汤丸——心中有数: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指心里有底。
扩展资料: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汉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