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单音词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13: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40
单音词
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演变
而到后来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复音词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复音词。这类词包括:
连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诗经》中有一批语义相近,但又有明显不同内涵的单音词,常常是结伴对出,我们称之为对出近义单音词。近义单音词的出现,是社会文化、物质文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标志,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近义单音词的对出,是韵文为求得音韵、节奏、声调和谐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出近义单音词在走过鼎盛期后,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复合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单音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已自然消亡。总之,盛极一时的对出近义单音词各自找到了自己历史的归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40
单音词
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演变
而到后来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复音词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复音词。这类词包括:
连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诗经》中有一批语义相近,但又有明显不同内涵的单音词,常常是结伴对出,我们称之为对出近义单音词。近义单音词的出现,是社会文化、物质文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标志,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近义单音词的对出,是韵文为求得音韵、节奏、声调和谐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出近义单音词在走过鼎盛期后,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复合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单音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已自然消亡。总之,盛极一时的对出近义单音词各自找到了自己历史的归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40
单音词
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演变
而到后来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复音词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复音词。这类词包括:
连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诗经》中有一批语义相近,但又有明显不同内涵的单音词,常常是结伴对出,我们称之为对出近义单音词。近义单音词的出现,是社会文化、物质文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标志,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近义单音词的对出,是韵文为求得音韵、节奏、声调和谐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出近义单音词在走过鼎盛期后,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复合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单音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已自然消亡。总之,盛极一时的对出近义单音词各自找到了自己历史的归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1 00:40
单音词
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现代汉语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山﹑水﹑花﹑草﹑人等。 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文中,单音词一直占主导地位。即使有些双音节单位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同形,很容易被作为双音词看待,但实际上并不是双音词,而是单音词的组合。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演变
而到后来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
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饿,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例如:歧-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
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复音词
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
单纯的复音词。这类词包括:
连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
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诗经》中有一批语义相近,但又有明显不同内涵的单音词,常常是结伴对出,我们称之为对出近义单音词。近义单音词的出现,是社会文化、物质文明得到一定程度发展的标志,反映了人类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一般的普遍规律。近义单音词的对出,是韵文为求得音韵、节奏、声调和谐的需要,也是语言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出近义单音词在走过鼎盛期后,自身也发生了变化。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复合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合并”为一个单音词,有些对出近义单音词已自然消亡。总之,盛极一时的对出近义单音词各自找到了自己历史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