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3 12: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12:31
客家语在语音上具有显著特征,如多送气音,如“别”读作[pʰ-],“大”读作[tʰ-],“坐”读作[tsʰ-],“旧”读为[kʰ-]。古非敷、奉声母部分字在客家语中读作重唇音,如“斧”念[p-],“孵”读[pʰ-]。古晓匣母合口字多读[f-]声母或[v-],如“火”念[f-],“话”念[v-]。声调方面,多数客家地区有6个声调,如闽西长汀话有5个调,粤东客家语平声入声分阴阳。词汇上,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词语,如“禾(稻子)”和“食(吃)”。语法上,前缀如“老”、“公”等和特定助词如“黎”、“咧”用于表示时态,指示代词和声调变化区分近指和远指。
学者认为客家语的声母系统与古代汉语有对应规律,如无[b]、[d]、[g]等全浊声母,而有[ʦ]、[ʦʰ]、[s]等。章太炎指出,客家语中“汝”读作[ȵi],类似古音的“泥纽”,而“乳”读作[nɛn],说明没有“日纽”。韵母方面,如客语中“耕清韵”与古韵部有许多相通之处,如“真韵”对应的字音在客家语中保持了古代韵部特征。
客家语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如“浑、肥”在客家语中表示“盛满”,“赞”表示“美丽”或“赞许”。章太炎的《岭外三州语》中,通过引用古代典籍,证明了这些词汇的源头和其语言根源。语法上,同义复词如“雨笃湿”在客家语中表现了古代汉语的构词方式,动词重叠如“行行”在客家语中也有类似表达。
客家语,简称客语,又称客话、客家话等,部分地区还称涯话(𠊎话)、新民话、土广东话(广东话)、粤东语、怀远话、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一门语言;但语言学者对于该将其归属至汉语方言,抑或是当成一门语言仍有一定争论;在国内,则被认为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集中分布在粤东、闽西、赣南,并被广泛使用于中国南方(含台湾),马来西亚等国一些华人社区。一般认为,客语在南宋便初步定型,而被定名为客家语是20世纪的事情。语言研究中,客家语以梅县话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