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7:4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0:34
结核性胸膜炎如不接受治疗,约四分之一的病例可能发展为肺结核。治疗不彻底的病例,5个月至5年内可能发生肺结核。因此,治疗必须彻底。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的目标包括:减轻症状,恢复肺功能;缩短病程,恢复劳动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治疗策略包括病因治疗和局部对症治疗。基本治疗措施是合理使用化学药物和积极进行胸腔穿刺抽液。
抗结核治疗需要遵循“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的原则。化学药物治疗通常包括异烟肼、利福平或利福喷汀、吡嗪酰胺、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联合化疗。对于血行播散性结核病的病例,全身化疗尤为重要,疗程通常为12个月。强化期为2-3个月,使用4-5种药物;巩固期为9-10个月,使用2-3种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经过2-3周的治疗,患者通常体温恢复正常,其他结核中毒症状如全身不适、盗汗、食欲减退、乏力等明显改善。及时和充分的治疗对结核性胸膜炎的痊愈至关重要。
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防止胸膜肥厚,促进肺功能恢复。一般采用隔日1次或每周2次胸腔穿刺抽液,直至胸腔积液完全消失。在充分化疗基础上加积极抽液的近期治愈率可达100%,而单纯化疗的治愈率仅达80%。积极抽液可以减少胸膜肥厚的发生,胸膜肥厚的发生与胸腔积液存在的时间和发病后开始治疗时间有关,病程长,胸腔积液存在时间过久,胸膜肥厚的发生率必然增高。
在抽吸胸腔积液时,需准确定位以避免损伤性气胸。抽液速度需缓慢,抽液量需根据积液的多少和患者对抽液的适应程度而定,一般每次抽液不超过1500ml。在抽液过程中需避免发生胸膜休克。一旦出现烦躁、面色苍白、出汗、血压降低等不适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并采取平卧位。轻者休息片刻即可恢复,个别患者需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后即可缓解。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作为结核性胸膜炎的常规用药。是否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根据病情决定。激素的主要有益效应通过积极化疗和积极抽吸胸腔积液就能达到。部分病例在停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体温或胸腔积液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延长病程,无肯定的防止胸膜增厚作用。合理化疗加上积极胸腔穿刺抽液能有效防止胸膜增厚。对于大量胸腔积液、多发性浆液膜炎、并发血行播散型肺结核、不易穿刺的胸腔积液(如叶间积液)的病例,可考虑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开始使用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每日1次),晨顿服。胸腔积液明显吸收后逐渐减量,每周逐渐减量,减少5~10mg,一般4~6周停药。减药太快或用药时间太短,容易产生胸腔积液或结核毒性症状的反跳。对于已有胸膜增厚或慢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则不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对于慢性结核性胸膜炎有脓胸倾向及包裹性胸腔积液病例,可考虑胸腔内给药。一般使用2%碳酸氢钠胸腔冲洗后,胸腔注入异烟肼、阿米卡星或其他抗结核药物。每周1-3次,于胸腔穿刺抽液后使用。对于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可在胸腔内给药如异烟肼、链霉素、卡那霉素、利福平中的1、2种,3次/周。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叶间胸膜炎,治疗时需合理化疗,并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使用方法同渗出性胸膜炎。如能进行B超定位,尽量抽尽液体。经积极治疗仍不能吸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对于出现毒副反应、胃肠道不适、对西药耐药的结核性胸膜炎病例,可以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辩证论治,扶正固本,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缓解西药化疗产生的副作用。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及其代谢产物进入处于高敏状态的胸膜腔引起的胸膜炎症。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及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结核性胸膜炎属于肺结核病五大类型的V型,其虽非肺部病变,但在临床上与肺结核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