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各地风俗习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7:1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2:46
山西南部,清明节上坟时,男女都参与,表示对祖先的怀念。北部地区,上坟多由男子负责,妇女一般不到坟前。在大同、平遥等地,傍晚时分,妇女会在大门外放声大哭,整个村子哀声连片。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清明节上坟时不燃香、不化纸,而是将冥钱等物悬挂于坟头,有“清明坟头一片白”的说法,因寒食节习惯禁火,清明节又在寒食节期间。山西北部则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无法转给先人。大同等地习惯在白天上坟,晚上在家焚烧冥钱冥帛。
晋西北河曲等地,上坟要带酒肴,祭毕后在坟地里饮食,寓意与先人共享。晋南闻喜等地,上坟时用嵌枣糕在坟堆上滚来滚去,为死去的老人抓*。晋中介休等地,上坟供品为面饼,形如盘蛇。回家后将面饼放在院里,吹晒干后食用,老人们认为这样可以治病,源于寒食禁火的习俗。
晋南地区上坟后,回家时会拔些麦苗,并在门上插松枝柏叶或柳条以辟邪。晋北地区则多插柳条。有的地方在坟上也插柳条。清明节,晋南民间要蒸大馍,中夹核桃、红枣、豆子等,取意子孙多福,全凭祖宗保佑。家家还要做黑豆凉粉,切薄块灌汤而食。铲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名曰驱蝎。晋东南地区,人人头上插柳枝枯叶。妇女要用描金彩胜贴在两鬓。晋北地区,习惯生黑豆芽,并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馅食用。晋西北地区讲究用黍米磨面作饼,俗称“摊黄儿”,吕梁地区在清明后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称“清新火”。
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清明节,春季祭祖最隆重的节日,习惯称为“鬼节”。山西旧有“清明细雨催人哀,漠漠(土番)头野花开,手端祭品肩扛锹,都为先坟上土来”的民谣,生动地概括了时人的心情与扫墓的特点。春天,民间多修补房舍,以防夏季雨漏。由活人联想到死人,田间坟头经过风吹雨淋,往往塌陷低落。清明时节上坟,最大的特点就是铲除坟头杂草,用新土将坟堆加高加固,习惯称为整修阴宅,表现了儿孙对先人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