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9:45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04:36
我们都知道,当年慈禧太后在亲儿子同治去世后,之所以要立年幼的光绪为皇帝,而不是立一个成年的皇子,目的是想继续控制整个朝廷。但是,当光绪去世的时候,实际上慈禧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也就是说,她就算立一个小皇帝,也不可能再继续控制朝廷了。
再说了,当时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正需要一个强势的皇帝站出来,挽狂澜于即倒。再立一个小皇帝,显然是不利于大清王朝的稳定的。慈禧不是不明白这一点,所以她在选年幼的溥仪为皇帝的时候,同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让载沣处理朝廷事宜。
虽说当慈禧去世后,朝廷是载沣在实际控制。但是,摄政王和皇帝的权力显然是不一样的。慈禧为什么不干干脆脆地让载沣当皇帝,让他发挥一个皇帝的作用,而是要让他当摄政王呢?
一、慈禧直到最后时刻还认为她会活过来。慈禧肯定是不愿意死的。而且直到最后时刻,她也不相信她就会死,而是认为自己肯定能够活过来。毕竟对于慈禧来说,现世的享受实在是太豪华了,现世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要丢掉这些东西,实在有些舍不得。正是因为慈禧一直认为她不会死,所以,她就要一直控制朝廷。
如果立载沣为皇帝,载沣虽然很听他的话,但一个成年人,肯定是有自己想法的,绝对不会对慈禧的话言听计从。那样一来,慈禧就是自讨麻烦。再说,在听话程度上,慈禧绝对不认为载沣是最听话的那个。当年她不满意光绪,想要废掉光绪,首先考虑的,就是载漪的儿子溥儁,只是因为慈禧让载漪和溥儁当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替死鬼”,直到她去世前,才考虑载沣的。
二、慈禧害怕自己的历史地位受到影响。就算慈禧明白她是将死之人,就算慈禧认命她要死了,她也要考虑自己死后的“待遇”问题。死后什么待遇呢?一是历史地位。二是庙食进献。慈禧生前是干了不少祸国殃民的事情的,她当然不愿意后人打他的翻天印。要不让人打翻天印,那就得确立继承人的身份。只有立溥仪为皇帝,让他认同治和光绪为爹,所谓的“一人祧两房”,这样,溥仪才是慈禧的孙子,慈禧也才是溥仪的祖母。
既然溥仪是慈禧的孙子,又是被慈禧扶立起来的,溥仪将来长大后,绝对不会对慈禧说长道短。在庙食香火上,也会对慈禧考虑得很周到。如果立载沣为帝,载沣只是个侄儿,就算慈禧强迫载沣入继给自己当儿子,肯定也不合适,载沣肯定首先要考虑自己的亲生父母。
就如同嘉靖皇帝上台以后,一定要认自己的父亲为皇考一样。还有,当年武则天在立太子的问题上,考虑了半天,最终还是选自己的儿子为皇帝,而不是自己的侄儿为皇帝,也是为了确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庙食进献问题的。慈禧在选皇位继承人的时候,肯定也是考虑过这些的。
三、慈禧需要寻求权力平衡避免载沣独大。在慈禧眼里,溥仪可以成为她的孙子,但是载沣始终是外人。作为外人,自然不能让他的权力太大。所以,慈禧不让载沣当皇帝,只是让他当摄政王,目的就是不让他的权力太大。当时,慈禧*载沣权力的办法,一是隆裕,二是清朝皇室的那些王爷们。尤其是隆裕,她作为慈禧的内侄女,是最听慈禧话的,绝对不会反对慈禧的*。
让她和载沣共同摄政,慈禧是最放心的。虽说慈禧死后,隆裕在*生活中,实际上几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只能一心一意地当一个娘,抚养溥仪。但是,当初慈禧并不这么想,她觉得隆裕是能够起到作用的。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慈禧所考虑的一切问题,都是为了她自己。至于大清王朝的未来,显然并不在她的考虑之列。(参考资料:《清史稿》)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04:37
这是因为溥仪更好控制,而且他性格懦弱,不会轻易的反抗自己,所以才能让慈禧更好的统治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权力。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04:37
因为当时的载沣具有非常强的领导能力,慈禧就无法稳固自己的权力。而溥仪在当时就比较年轻,方便慈禧去进行控制皇帝,能够继续将权力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04:38
载沣已经很大了,慈禧主要是要选后一辈的子孙。因此只有溥仪是最合适的,载沣当皇帝也没人服众。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03 04:38
慈禧依然没有打算放弃垂帘听政,载沣已经长大了不好控制,只有溥仪这个时候年纪还很小,方便她来掌控,所以慈禧才会选择溥仪来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