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9:5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0
意思是: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
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之般若三昧无念行(*)。
原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作者:法海、宗宝等。
创作年代:唐宋。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释义:当你看到万物万象的时候,心无杂念,思绪不会因为事物干扰而停留,就是无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祖坛经》最早起源于六祖惠能大师应邀至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法海将此事记录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惠能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这时《坛经》开始外传,俗称《六祖法宝记》。
“坛”,即高台。惠能曾坐在韶州大梵寺的一个高台上为众人说法。惠能的弟子法海按照惠能的嘱咐,把他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于是就有了《六祖坛经》。该部典籍不仅记下了惠能的佛学理论,也记录了他的身世、经历和得法、传法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三昧
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个人理解为:因惠能师祖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要去掉妄念浮云,无念,无相,无住,即可顿悟成佛。其实这就是古代的唯心主义了。心静万物皆静。此话应该是说心不去想,既无念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0
意思是: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
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之般若三昧无念行(*)。
原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作者:法海、宗宝等。
创作年代:唐宋。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释义:当你看到万物万象的时候,心无杂念,思绪不会因为事物干扰而停留,就是无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祖坛经》最早起源于六祖惠能大师应邀至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法海将此事记录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惠能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这时《坛经》开始外传,俗称《六祖法宝记》。
“坛”,即高台。惠能曾坐在韶州大梵寺的一个高台上为众人说法。惠能的弟子法海按照惠能的嘱咐,把他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于是就有了《六祖坛经》。该部典籍不仅记下了惠能的佛学理论,也记录了他的身世、经历和得法、传法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三昧
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个人理解为:因惠能师祖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要去掉妄念浮云,无念,无相,无住,即可顿悟成佛。其实这就是古代的唯心主义了。心静万物皆静。此话应该是说心不去想,既无念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1、念:指心中染著的意思。例如看到喜欢的,成语叫「念念不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1、念:指心中染著的意思。例如看到喜欢的,成语叫「念念不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一切法就是你所见的形形色色事物。学会面对事物时候事来就做,过后不留。简单的举例:饿就要吃饭,专心吃过碗后就不要去考虑这顿饭好吃不好吃等等问题了。就是无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一切法就是你所见的形形色色事物。学会面对事物时候事来就做,过后不留。简单的举例:饿就要吃饭,专心吃过碗后就不要去考虑这顿饭好吃不好吃等等问题了。就是无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0
意思是: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
出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之般若三昧无念行(*)。
原文: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
作者:法海、宗宝等。
创作年代:唐宋。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释义:当你看到万物万象的时候,心无杂念,思绪不会因为事物干扰而停留,就是无念。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六祖坛经》最早起源于六祖惠能大师应邀至大梵寺开示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法海将此事记录题为《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一卷》。惠能回曹溪山后,传授“无相戒”,故法海于书名补上“兼授无相戒”。这时《坛经》开始外传,俗称《六祖法宝记》。
“坛”,即高台。惠能曾坐在韶州大梵寺的一个高台上为众人说法。惠能的弟子法海按照惠能的嘱咐,把他说法的内容记录下来,编纂成书,于是就有了《六祖坛经》。该部典籍不仅记下了惠能的佛学理论,也记录了他的身世、经历和得法、传法的经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般若三昧
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若见到一切万物存在,而心不生分别,念头不停住于物,就是无念。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1
个人理解为:因惠能师祖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知要去掉妄念浮云,无念,无相,无住,即可顿悟成佛。其实这就是古代的唯心主义了。心静万物皆静。此话应该是说心不去想,既无念也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1、念:指心中染著的意思。例如看到喜欢的,成语叫「念念不忘」。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5 00:32
一切法就是你所见的形形色色事物。学会面对事物时候事来就做,过后不留。简单的举例:饿就要吃饭,专心吃过碗后就不要去考虑这顿饭好吃不好吃等等问题了。就是无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