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9 04: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3:04
正心的基本含义在于引导人心回归正轨,确保其不被情绪所左右。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礼记·大学》,其中强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指在修身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意念真诚,不自我欺骗。然而,仅凭诚意还不够,因为情绪如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可能干扰心灵的正直。因此,"正其心"是诚其意之后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理智驾驭情感,保持心态平和,专注于品性的修养。
正心也包含了公正无私的道德追求,它源于儒家的修养方法,提倡心地的端正和诚恳。在《大学》的八条目体系中,"正心"是格物致知、诚意修身等原则的基石。通过正心,人能够与外界事物和谐相处,不因分心而"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体现了儒家对精神集中和道德修养的重视。
总的来说,正心的实质在于通过理智的调和,实现情感与理智的平衡,确保行动和思想的和谐统一。这是一种不神秘,却要求高度自律和修养的*之道,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相契合。
正心 :使自己的知、情、意与外界融合,也自然地会与自己面前的事物融合,故能不“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儒家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这种心气也是《孟子》所言的“浩然之气”的感应相符。《大学》中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