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4:1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7:01
在1942年的桂林,蒋路作为一名俄文教师,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著《怎么办?》有了深刻的认识,意识到它对*家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尽管年轻且初次涉猎翻译,蒋路并未放弃这个理想,而是坚定了提高自身翻译能力的决心。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在1949年在上海时代出版社工作时,得到了翻译《怎么办?》的许可,凭借*年的翻译经验,他积累了丰富的文艺理论和小说翻译基础。
蒋路对待翻译极其严谨,无论是正文还是注释,都力求准确无误。他牺牲了大量个人时间,每天早出晚归,甚至周末也加班,手不离字典,对每一个疑难问题穷追不舍,直到彻底理解才开始下笔。对于书名的选择,他深思熟虑后认为《怎么办?》更为贴切,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950年全书完成后,蒋路又进行了细致的校对,确保译文的完美。
《怎么办?》于1952年首次出版,随后多次重印,包括1959年改为横排版时的全面校订,期间得到了俄文顾问刘泽荣先生和李莎女士的帮助。80年代改革开放后,尽管市场需求强烈,但蒋路拒绝了再版的提议,直到1988年他才根据最新校勘本修订了译文。进入90年代,他又根据陈馥的建议进行了部分修改,这是他最后一次改动。如果蒋路还在世,他可能会继续修改,但遗憾的是,他未能看到《怎么办?》在读者中广受欢迎的场景。这本书的翻译和修订,体现了蒋路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翻译工作的执着追求。
扩展资料
长篇小说《怎么办》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在狱中创作的。这部小说的显著特色是以欢乐的情调、明朗的画面展示了新人的故事。人物新、故事新、思想新,正是*解放运动进入第二阶段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