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3: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0:55
在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之前,拔茅村的村办企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然而,从1984年起,村里凭借其交通便利和接近城市的位置,开始积极发展经济。
首先,村里利用地理优势建设了停车场,随后又设立了砖瓦厂和建筑构件预制场,对石料场进行整顿和扩建,还将五金厂改造成了机械元件厂。在1992年,村内又投入30万元资金新建了一家花岗岩厂。此外,茶场也转型为茶厂,与原有的粮食加工厂共同构成了以建材为主的村级企业体系。
这个过程中,有大约300多名村民成为了村级企业的职工。据统计,这些劳动力中有40.7%投入到工业生产中,这意味着工业生产的收入已经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到1992年底,拔茅村的村级固定资产达到了210万元,显示出经济发展成果显著。
以砖瓦厂为例,1986年仅投资9万元的项目,几年间固定资产就增长到了80万元,显示出投资效益的显著提升。茶厂在技术设备的改进和实施新的生产方式后,产值增长了40%,进一步推动了村经济的繁荣。
拔茅村位于新昌县东部。古名白卯,明清时称白茅。宋代以来属仙桂乡二十都。民国时称拔茅,多数年份属分水乡。1949年后先后属分水乡、拔茅乡、拔茅公社,一度划归新民乡。现属拔茅镇,镇人民政府驻此。距县城7公里,濒临新昌江,位于104国道杭温线与36省道甬婺线交会点,是新昌县通往宁波、台州、温州及县境东部必经之地,过往车辆频繁,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