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16: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8 18:21
黎子流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思考的行动者,他的思考范围广泛,从顺德到江门,他深入探讨改革的本质和人才的培养问题。1979年,何贤带领香港商人李兆基、郑裕彤访问顺德,黎子流陪同接待,这次捐赠重建华侨中学的事件,展示了黎子流观念的转变,他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访贫问苦,而是积极与企业家合作,推动地方发展。对于当时的一些质疑,如赛龙舟的争议,他理性地解释,认为这是纪念屈原的爱国主义活动,有助于集体精神和体育文化的提升。
这些事件反映出黎子流对改革的理解,他强调改革是创新和尝试,有把握的要大胆推进,无把握的则需谨慎实验。在平反冤假错案的过程中,顺德的举措尤其突出,黎子流主张彻底改正,除了犯罪,其余问题一并解决,体现了他的果敢与决心。
在江门,无论是创办大学还是建设外海大桥,黎子流始终坚持同样的理念,他认为人才的成长不仅限于学校,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他提出三点人才培养观点:首先,鼓励青年干部进入党校,关注校长的领导力;其次,要有国际视野,去先进地方和国外学习;最后,基层锻炼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25至40岁的干部,他提倡在基层经受考验,但遗憾的是,这些建议并未完全实施。
黎子流自述他的学习方法,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性,他不仅向群众、同事和领导学习,而且承认自己的不足,通过反复阅读和实践深化理解。他认为,学习是一生的使命,是解决问题和突破困境的关键。
无论在顺德、江门还是广州,黎子流的工作轨迹始终围绕这三个地方,他的智慧和实践精神,都在这三个地方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关键在于积极的态度和不断的学习。
黎子流出身在顺德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家乡是一个叫陈涌的村子。1932年1月,黎子流赶在年头出生。从他现在的形象,我们很容易判断,当时他应该是黎家一个虎头虎脑的胖小子,给这个家庭甚至家族带来了不少的欢乐,也可能从出生时就承载了某种期望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