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8 20: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4 13:38
二战后的美国和西欧,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张,60年代末,大学生人数已超过适龄青年人口的一半。这一变化引发了一系列高等教育观念和实践的转型。特罗教授以这些国家为研究对象,撰写了多篇论文,如《从大众高等教育向普及转变的思考》等,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的观点。
首先,他阐述了高等教育规模与性质转变的关系。当高等教育能为15%适龄青年提供机会,系统性质开始转向大众化;普及阶段,当超过50%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模式会创新。观念上,高等教育从精英的特权变为大众的权利,再到普及的义务。功能上,精英教育培养统治阶层,大众教育则面向社会领导层,普及教育旨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课程和教学形式上,精英教育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大众教育模块化、灵活,普及教育则打破课程界限,更多依赖技术。学生学习经历从精英阶段的直接入学,到大众教育的多样性和普及教育的时学时辍,显示出教育与生活的融合。
学校类型和规模上,精英教育为封闭的小社会,大众教育形成综合性大学,普及教育则规模不限,强调教学而非社区。领导与决策方面,从精英阶段的精英群体主导,到大众教育的民主程序影响,普及阶段公众参与增加。
学术标准与入学选拔上,精英阶段严格,大众阶段多样,普及阶段开放,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学术管理上,从精英型的教授兼职行政,到大众和普及阶段的专职管理和开放招生。
总的来说,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不仅在数量上增长,更在理念、功能、形式和管理上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变迁和不同阶段的需求。
扩展资料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