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2 03: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5:05
在三国正史中,最早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典故出现在初平三年(192年)。当时,董卓被杀后,其部将李傕等人面临危机,贾诩,被称作"毒士",向李傕提出了一计:他们可以以替董卓报仇为名,率军攻打长安,控制东汉*,"奉国家以征天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李傕采纳了此计,成功击败吕布,挟持汉献帝,掌握了政权。
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建议他"挟天子而令诸侯",试图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号令诸侯,但这一提议并未得到他手下的所有谋士支持。相反,他们质疑了这一举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皇帝只是一个废墟中的傀儡。相比之下,曹操更聪明,他并未直接篡位,而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即表面上尊重皇帝,用其权威来指挥诸侯,这在《何去何从》中有详细描述。
曹操的谋士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策略,与"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说法多来源于曹操的敌人,如诸葛亮,他们以此形容曹操。实际上,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曾提出过类似的说法,但并未被他的同僚接受,而曹操的行动比袁绍更迅速,196年,曹操成功地将汉献帝接到许县,开始利用皇帝的名义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挟制着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 出处 《后汉书·袁绍传》。原文:「沮授说绍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强士附,西迎大驾,即官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挟天子以令诸侯」比喻假借名义,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