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一个完整的聚类分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11 00:3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22:42
数据分析中的聚类分析深入探讨了k-means算法的原理,包括初始中心点的选择、迭代过程以及如何判断数据适用性。关键问题包括:数据适合聚类的判断标准、k类数量的确定、小数据集下的直观聚类图,以及处理非凸集数据的策略。
从R语言的实例来看,如果数据分布明显不符合聚类要求,如正态分布且相关系数低,那么聚类效果可能不佳。PAM方法同样在正态分布数据上显示出了人为划分的痕迹,聚类的可靠性需要结合常识和多种方法的共识来评估。
确定k值的方法通常通过wssplot和NbClust等工具,推荐的聚类个数通常在2-3之间,因为后续增加类别对效果提升不大。选择最佳聚类数时,需通过评估指标在不同聚类数下的变化来决定。
在实际应用中,例如分析鱼、禽、肉的营养标准,需要找到合理分类。对于小规模数据,聚类图有助于直观展示类别边界。然而,k-means聚类存在对异常值敏感、对k值选择敏感等问题,需要改进方法如k-medoids和kernel k-means。
除了k-means,PAM提供了更好的异常值处理和距离计算灵活性,而层次聚类则强调可解释性但计算复杂。Mean-Shift聚类无需预先确定k值,适用于更为动态的场景。选择聚类算法时,需考虑数据特性、相似度度量方法以及数据预处理方法,如降维和特征提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