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话吃巴尔是什么意思?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5:44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8
初看你写的巴尔两字,还真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指的汤圆。小的时候我们在春节期间吃汤圆就说吃粑儿。这个方言存在于川东地区,比如达县,大竹,邻水,垫江,长寿等地方。不过这个方言现在几乎消失了,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乎没有再听见过。估计在前面说的那几个县的农村的老人还有一点保留饼,面和少量盐小葱之类的佐油,油煎而成。不是炸,所以吃起来绵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9
清初,金圣叹曾经总结过人生的几条“不亦快哉”,其实,我作为一个昆明人,也有一条私房的“不亦快哉”,那就是:用昆明话读《儒林外史》,真格呢是不亦快哉!
原来三百多年前,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用当时的“官话”,加上江淮一带的方言写就而成的。而今天的昆明方言,是源于明朝初年,沐英平定云南时把大量江淮一带军民带入云南,又以江淮方言为主要基调而成形的。
所以,《儒林外史》里面大量词语,例如:“把窝子”、“发梦冲”、你替我“打背公”,“上幅你家”,“辣燥媳妇”、等等词语,到现在昆明话里还在普遍使用,你说读起来过不过瘾?
以上就是我最近破解出的昆明土话
《儒林外史》只是一例,今天我们随口说出来的昆明话,其实里面的渊源可大了。昆明人把下小雨叫做“下濛淞雨”,外地人很少有人这样说,去翻翻中国第一本字典,东汉时候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一书,小雨就是这个名称,可不是方言喔。“血胡淋喇”(血迹斑斑)、“熬糟滴夺”(形容个人卫生很差),随便考证一下这些词在元朝的北方杂剧里都有。
如“硙”(ai)是指加水后把东西磨细,小时候我们都用砚台“硙”过墨。如“颟嘟嘟的”是形容胖而丰满的意思,“吃馒馒”是指吃饭,标注方位的词,如“前首”“后首”,“上首”、“下首”都是宋代《广韵》《集韵》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词语。这些古语,其实在中原一带很多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因为历史上昆明这个地方比较封闭,对于外来的新词汇比较滞后,而老的词汇运用比较多,所以才在昆明得以保留下来。
以上就是我最近破解出的昆明土话
到了近代
法国殖民者进入昆明,一些外语也加入了昆明方言,例如法语里 的“娼妓”就是读做:“putain”,过去昆明人就骂作风不好的女人就叫“皮蛋”。(这个词至今用的不多了)这个词的谐音和吃的那个皮蛋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喔。又因为英语叫先生(mister)和小姐(miss)都是以“眯”字为开头发音,故早先昆明话叫男女“老外”就统统叫做“洋老眯”、或“老洋眯”。
抗日战争时期
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来到昆明,英语用得就比较多了。当年昆明人称赞打扮得很时尚的人叫“摩登”。摩登小姐、摩登老人,“摩登”是英语“modern”的昆明发音,由此还诞生了一种昆明美食——“摩登粑粑”。二战时美国大兵让人走开叫“Go”,后来昆明人说走开一词说成了“勾*”,最后又说成了“勾*死远些”。英语与方言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全国罕见的。
还有那时候,昆明也有些轻浮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美军嬉戏,调情。美军都夸奖她们“nice、nice ”,(漂亮美好)昆明人不懂英语,就用“nice”代称不正经的女人。偏偏昆明人前鼻音,后鼻音的“l”与“n”分不清楚,叫着叫着,就延伸出了昆明话发音的两个字“烂屎”,直到现在,依然是昆明人吵架时对女性的“顶级”蔑称。”。
以上这些就是我最近破解出来的昆明土话,如果那位朋友还有要补充的欢迎补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9
昆明人信仰土主,很多地方土主庙会是一年里最热闹的聚会。庙会上有各种表演,最受欢迎的是表演队抬着纸扎的神像舞蹈,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神像造型奇特,面部表情夸张,大家管它们叫做“飞天神玩”。后来俗语用来指称胆大妄为。
【离兮兮】离,草荣貌。离兮兮,奇怪的,蹊跷的,捉摸不透的,令人诧异的。例:呢儿个老侃离兮兮来找我,晓不得想干哪样。
【杀家鞑子】昆明话意为窝里斗,源于杀鞑子旧俗。元季之末,江淮汉民反抗蒙古统治者,期以八月十五杀鞑子。明初定云南,军中多江淮人,此俗遂流入。“杀家鞑子”为“杀假鞑子”之误,“假鞑子”指元*中的汉人官吏,他们为虎作伥,汉民恨之入骨。同义词:门槛猴。例:你这种门槛猴,只会杀家鞑子得力!
【操捡,日捡】骂人语,揭老底。例:“你咯是要逗祖公介操捡(日捡)你。”
【雀神怪鸟】迦楼罗,印度神话中的神鸟,性嗜食龙,后成为佛教中的一种*神。昆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为帝国东都,南诏大理向为妙香佛国,因境内遍布山川大泽,水患频繁,恶龙兴风作浪的传说颇多,故梵宇浮屠中多有此神物的雕像。昆明人以此指称怪异的人或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40
问候吃饭是中国人的礼貌,也是打招呼的常用语,就好像外国人说哈喽一样。但是各个地区的问法还是有差别的。
在我们河南地区,问候吃饭当然也是版本众多,比如,“吃了不?”这种问法一般是指早上和中午,这种用法常见于河南大部份地区,到了晚上就问“喝汤了不?喝了不等等。这是农村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
而在别的省份,吃饭一次也别赋予了很多的叫法,比如贵州铜仁的方言,他们说吃饭则表示为:你骑饭了买,和普通话还是有些相近的。湖南的湘西方言差异就比较大了,表述为:你掐饭了冒油。贵州安顺则表示为:你吃饭了不怠,闽南方言就有些难理解了,为”汝食罢么,读作:里加罢买。别的各省各市的表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问候吃饭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有的文化素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40
昆明方言属西南官话—云南片—滇中小片。昆明方言主要是指昆明市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四城区汉语方言,或是以其为代表的,有时也兼及市周边各县的汉语方言。
昆明方言是在明朝初期,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以及其他一些江南省份方言特点的汉语方言。
昆明方言与北方方言同出一源。云南的各种方言,一般是以人口占多数的某地区移民的方言为主体,吸收其他地区移民的方言以及当地世居居民的语言而逐步形成的。需要指出,这里的“世居居民的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此外,还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昆明方言也是这样,其形成主要与昆明汉族人口的来源和构成有关。
1、昆明汉族人口的来源和构成
昆明地区所在的滇中一带,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远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周围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3世纪初,庄 入滇,在今天的晋城附近建立了滇王国,这是内地汉族(主要是楚民族)第一次向滇池地区移民。继庄之后,则有汉晋时期汉族大规模的移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8
初看你写的巴尔两字,还真没反应过来是什么意思。应该是指的汤圆。小的时候我们在春节期间吃汤圆就说吃粑儿。这个方言存在于川东地区,比如达县,大竹,邻水,垫江,长寿等地方。不过这个方言现在几乎消失了,特别是在城市里几乎没有再听见过。估计在前面说的那几个县的农村的老人还有一点保留饼,面和少量盐小葱之类的佐油,油煎而成。不是炸,所以吃起来绵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9
清初,金圣叹曾经总结过人生的几条“不亦快哉”,其实,我作为一个昆明人,也有一条私房的“不亦快哉”,那就是:用昆明话读《儒林外史》,真格呢是不亦快哉!
原来三百多年前,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用当时的“官话”,加上江淮一带的方言写就而成的。而今天的昆明方言,是源于明朝初年,沐英平定云南时把大量江淮一带军民带入云南,又以江淮方言为主要基调而成形的。
所以,《儒林外史》里面大量词语,例如:“把窝子”、“发梦冲”、你替我“打背公”,“上幅你家”,“辣燥媳妇”、等等词语,到现在昆明话里还在普遍使用,你说读起来过不过瘾?
以上就是我最近破解出的昆明土话
《儒林外史》只是一例,今天我们随口说出来的昆明话,其实里面的渊源可大了。昆明人把下小雨叫做“下濛淞雨”,外地人很少有人这样说,去翻翻中国第一本字典,东汉时候许慎编的《说文解字》一书,小雨就是这个名称,可不是方言喔。“血胡淋喇”(血迹斑斑)、“熬糟滴夺”(形容个人卫生很差),随便考证一下这些词在元朝的北方杂剧里都有。
如“硙”(ai)是指加水后把东西磨细,小时候我们都用砚台“硙”过墨。如“颟嘟嘟的”是形容胖而丰满的意思,“吃馒馒”是指吃饭,标注方位的词,如“前首”“后首”,“上首”、“下首”都是宋代《广韵》《集韵》上写得清清楚楚的词语。这些古语,其实在中原一带很多都已经不再使用了,因为历史上昆明这个地方比较封闭,对于外来的新词汇比较滞后,而老的词汇运用比较多,所以才在昆明得以保留下来。
以上就是我最近破解出的昆明土话
到了近代
法国殖民者进入昆明,一些外语也加入了昆明方言,例如法语里 的“娼妓”就是读做:“putain”,过去昆明人就骂作风不好的女人就叫“皮蛋”。(这个词至今用的不多了)这个词的谐音和吃的那个皮蛋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喔。又因为英语叫先生(mister)和小姐(miss)都是以“眯”字为开头发音,故早先昆明话叫男女“老外”就统统叫做“洋老眯”、或“老洋眯”。
抗日战争时期
美国航空志愿队(飞虎队)来到昆明,英语用得就比较多了。当年昆明人称赞打扮得很时尚的人叫“摩登”。摩登小姐、摩登老人,“摩登”是英语“modern”的昆明发音,由此还诞生了一种昆明美食——“摩登粑粑”。二战时美国大兵让人走开叫“Go”,后来昆明人说走开一词说成了“勾*”,最后又说成了“勾*死远些”。英语与方言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全国罕见的。
还有那时候,昆明也有些轻浮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与美军嬉戏,调情。美军都夸奖她们“nice、nice ”,(漂亮美好)昆明人不懂英语,就用“nice”代称不正经的女人。偏偏昆明人前鼻音,后鼻音的“l”与“n”分不清楚,叫着叫着,就延伸出了昆明话发音的两个字“烂屎”,直到现在,依然是昆明人吵架时对女性的“顶级”蔑称。”。
以上这些就是我最近破解出来的昆明土话,如果那位朋友还有要补充的欢迎补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39
昆明人信仰土主,很多地方土主庙会是一年里最热闹的聚会。庙会上有各种表演,最受欢迎的是表演队抬着纸扎的神像舞蹈,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神像造型奇特,面部表情夸张,大家管它们叫做“飞天神玩”。后来俗语用来指称胆大妄为。
【离兮兮】离,草荣貌。离兮兮,奇怪的,蹊跷的,捉摸不透的,令人诧异的。例:呢儿个老侃离兮兮来找我,晓不得想干哪样。
【杀家鞑子】昆明话意为窝里斗,源于杀鞑子旧俗。元季之末,江淮汉民反抗蒙古统治者,期以八月十五杀鞑子。明初定云南,军中多江淮人,此俗遂流入。“杀家鞑子”为“杀假鞑子”之误,“假鞑子”指元*中的汉人官吏,他们为虎作伥,汉民恨之入骨。同义词:门槛猴。例:你这种门槛猴,只会杀家鞑子得力!
【操捡,日捡】骂人语,揭老底。例:“你咯是要逗祖公介操捡(日捡)你。”
【雀神怪鸟】迦楼罗,印度神话中的神鸟,性嗜食龙,后成为佛教中的一种*神。昆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为帝国东都,南诏大理向为妙香佛国,因境内遍布山川大泽,水患频繁,恶龙兴风作浪的传说颇多,故梵宇浮屠中多有此神物的雕像。昆明人以此指称怪异的人或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40
问候吃饭是中国人的礼貌,也是打招呼的常用语,就好像外国人说哈喽一样。但是各个地区的问法还是有差别的。
在我们河南地区,问候吃饭当然也是版本众多,比如,“吃了不?”这种问法一般是指早上和中午,这种用法常见于河南大部份地区,到了晚上就问“喝汤了不?喝了不等等。这是农村最常用的打招呼方式。
而在别的省份,吃饭一次也别赋予了很多的叫法,比如贵州铜仁的方言,他们说吃饭则表示为:你骑饭了买,和普通话还是有些相近的。湖南的湘西方言差异就比较大了,表述为:你掐饭了冒油。贵州安顺则表示为:你吃饭了不怠,闽南方言就有些难理解了,为”汝食罢么,读作:里加罢买。别的各省各市的表述方法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问候吃饭是大部分中国人都有的文化素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12:40
昆明方言属西南官话—云南片—滇中小片。昆明方言主要是指昆明市盘龙、五华、官渡、西山四城区汉语方言,或是以其为代表的,有时也兼及市周边各县的汉语方言。
昆明方言是在明朝初期,以江淮方言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以及其他一些江南省份方言特点的汉语方言。
昆明方言与北方方言同出一源。云南的各种方言,一般是以人口占多数的某地区移民的方言为主体,吸收其他地区移民的方言以及当地世居居民的语言而逐步形成的。需要指出,这里的“世居居民的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此外,还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沿革、行政区划等因素的影响。昆明方言也是这样,其形成主要与昆明汉族人口的来源和构成有关。
1、昆明汉族人口的来源和构成
昆明地区所在的滇中一带,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远在3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滇池周围就有人类居住。公元前3世纪初,庄 入滇,在今天的晋城附近建立了滇王国,这是内地汉族(主要是楚民族)第一次向滇池地区移民。继庄之后,则有汉晋时期汉族大规模的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