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往春天的地铁观后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8:1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49
一年前写的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
前天午休时间看完《开往春天的地铁》,很多年前的片子,竟然让我有种触动。在最后的那一刻,小慧和建斌再次出现在七年前地铁站的同一个位置,穿流的人群变得飘忽模糊,只剩下包含情感的目光交汇,我的眼眶湿润了。能够唤起感情的影片、文字,值得认同。这是近期看的我所喜爱的一部影片。这样的片子,其实已经无关时代、无关故事,它与观众所交流沟通的是情感,是不断挖掘人性内在的东西。我曾经听一位教授讲课,评价文学,他就认为真正伟大的一部文学作品必然是揭示人性的,因为只有人性的东西才能穿越时空,经久不衰。这与影片是异曲同工的。虽然这部片子远远无法达到这种伟大或是经典的高度,但是我想它寻求的路径有了这样意识的启蒙。
这部影片是新锐导演张一白的处女作,是新城市电影概念的发源。地铁是现代城市的一种象征,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在城市地底下的地铁自然是新城市最贴切的标识。然而,代表着城市间更畅通无阻相连接的地铁通道恰恰反衬出的是现代城市的一种疏离感,就如同影片中的主人公,七年前,他们意气风发地来到这座发达的城市,最初的那一幕就是在地铁站,飞速穿梭的地铁充满技术感、现代性,而与此相对比的,是还未被同化的一对小青年俏皮的对话,单纯的幸福,就是那种一起就好的幸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铁是这个城市的小小缩影,它们一如往昔的前进、革新、发展,但却始终冰冷的。以独白形式的各种人物内心相应的在这个地点多次流露,展现这人物的变化,故事的演变。地铁这个意象和人物内心这二者一直交织着,贯穿着全剧的发展。仿佛两条先渐渐交汇。
地铁在我看来是一个大的情境,是一个核心的意象,故事中的三对人物在此交汇、分散,小慧和建斌的起点和终点也可理解转折后的新起点自然不用多说,都是发生的地铁站,此外还有诸如擦肩而过的'关系,天爱和那个无声的男孩;或因此纠葛的关系,王要和推销女孩、建斌和丽川,小慧和老虎在地铁口的几次见面,他们上演了各式各样的故事,但这个最终的线头都是在地铁。
我还要理一理讲述地铁代表的都市与以独白呈现的人物内心从初次碰撞,到被同化以后矛盾激化,再到主人公各自寻找出口回归,最后实现再次与地铁或者说都市分化,找回本质情感的过程。
初次碰撞的对比在上面已经提及了,而同化与矛盾的激化起点就是建斌的失业长期驻留在地铁,消沉与压抑在建斌这个人物身上愈来愈浓重,城市生存的压力和他在小慧面前的自尊呼啸着反复奔驰在他内心,而误接老虎的告白电话最终引发了那一串精彩的臆想镜头,他开始走向和过往地铁那样的冷漠。而老虎的自信和对小慧的追求却与此同时进行着,我想这可以泛化为现代城市对于女性的诱惑,小慧面临的是欲望都市的拖拽。到此,两个人各自与这个城市的重合将矛盾推向了高潮。接下来一段发展,建斌这边,第一幕是他默默听丽川和孩子们的对话而后躺在树林的地面上,还一幕是他推着丽川的轮椅让她感受雨滴打在脚上的愉悦,这之后丽川成为他的一种寄托,建斌频频的医院陪伴照料丽川,在我看来,其实是建斌在对城市的一种逃离,丽川的职业是幼师,我觉得更像是建斌的一个通道一个桥梁,和她一起的过程,其实是重新找寻拾回自己的旅程。而小慧这边,她和老虎变为朋友,老虎带着她一起喂熊并在走后将熊托付给她照顾,和老虎的相处,从开始诱惑的意味转向了重新审视自身、发现自我情感的过程。而最后的一幕,就是触动人的地铁站再次相遇,四目相对,光怪陆离的地铁在黑暗通道穿梭的镜头穿插闪烁着,交汇的目光里流淌过的应该是这些年来的一幕幕。
故事戛然而止。但传递的是一种情感的翻越千山万岭,每个感性的人应当也都会在这一幕中沉浸到自己的追忆往昔中,然后读懂小慧和建斌彼此的表情。无声的短短时间成为浓缩的情感精华,是观众个人情感的流动,也是观众和导演和影片情感的解读。
没看导演自己如何评述这部电影,毕竟是一部已经过了那么久地电影。不过它打动了我,无所事事的上午随手写下一些,只是个人在观影后的一点小想法,可能它是文艺的,影片表述也不够大气,但无疑是真挚的,内心表现相当强大,丝丝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