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8: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20
在鲁南地区方言中,有一种独特的汉字读音“糁”(sá),尽管在现代汉语拼音中未被收录,但这种发音对于理解当地的文化和习俗至关重要。当地人用它来形容米粒,特别是在烹饪中,如“鲁南地区方言中念sá zǎ”,强调其与方言特色的紧密联系。
“糁”字有三个不同的标准读音:sá、shēn和sǎn。其中,sá在鲁南方言中代表着米粒,而shēn则特指谷类磨成的小渣,如玉米糁儿。在字典辞典中,未来或许可以考虑收录这个方言音,以丰富语言的多元性。
在口语中,sǎn用来形容饭很稀,一粒一粒的状态,如“嗰饭务得也真糁”,体现了方言中独特的表达方式。此外,sǎn还指将米和羹混合烹饪,如“藜羹不糁”的古代用法,以及作为涂抹或粘贴的动词,如“石青糁之”中的用法。
更进一步,"糁"有时也指谷类磨成的碎粒,如玉米糁,或者在祭祀活动中使用的燃料,如“玉米糁糊糊”和“籸盆”。这些用法展示了“糁”字在日常生活和传统习俗中的多元应用。
糁,又名“肉粥”,其主要原料是母鸡肉(或牛、羊肉)和麦米、面粉、辅以葱、姜、盐、酱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艺精细复杂,是山东临沂一带的一种传统名吃。它的历史悠久,《说苑·杂言》中就有“七日不食,黎羹不糁”的记载。《礼记·内则》称:“糁,取牛、羊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这里所说的“糁”,颇类今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