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5: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13:15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的赵堂子胡同3号和东四八条111号,承载着朱启钤先生的故居记忆。赵堂子胡同,原名“赵堂子”,是清朝时期的称呼,因胡同曾有妓院而得名,胡同呈东西走向,与后赵家楼胡同、宝盖胡同、宝珠子胡同和阳照胡同相通,形成独特的“五路通祥”格局。
朱启钤故居坐落在赵堂子胡同3号,这座占地约3000平方米的四进四合院,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购置并亲自设计和督造的。院内的建筑风格严格遵循《营造法式》,由经验丰富的故宫工匠施工,体现了朱启钤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热爱。宅院的街门为“广亮大门”,两侧南房与东侧的布局独特,形成东南倾斜的南院墙。院内布局严谨,由一条南北轴线分成东西两部分,共八个院落,回廊环绕,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巧设计。
朱启钤故居的历史变迁丰富多样。前半部曾是“中国营造学社”,用于学术研究,后半部则是他的私人住宅。在日本占领时期,宅邸被侵华日军购买,战后归还。1953年,朱启钤移居至东四八条111号,该处为他女儿朱湄筠的房产,直至朱启钤1964年去世。如今,这些故居作为单位宿舍使用,虽有所改建,但原有的主要建筑风貌仍得以保留,东城区*于1984年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朱启钤,字桂辛、桂莘,号蠖公、蠖园,祖籍贵州开州(贵州开阳),1872年11月12日生于河南信阳。1964年2月26日卒于北京。中国北洋**,爱国人士。中国*家、实业家、古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