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多李子对身体有害不,会长结石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3:26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2:21
是“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想起这句顺口溜,只因正值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夏季,而每每路过这些诱人的水果摊铺,便不由得勾起了记者记忆中从孩童时起就未了的心结:为何会“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杏、李,既为夏季时令鲜果,又为药食同源的中药。
说“桃养人”,并将其唤作“寿桃”,是因为桃的益处众人皆知: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与“桃养人”相反,说“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食杏、李有害”的观点。从中医养生观点认为,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中医认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不仅食杏肉伤人,爱食鲜杏仁的朋友也要提高警惕:因鲜杏仁有苦、甜之分,而苦杏仁中因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生食过量便会中毒,甚至死亡。目前,经向多位专家请教,虽未找到“李子致人死”的确凿理论,但张教授指出,由于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尤其食李子切记不可与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则可损人五脏,严重者同样可致人死亡。由此可见,民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李子不沉水者有毒”,若不慎购有发涩、发苦,属于还未成熟的李子,则不可进食。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食3~5枚视为适宜。同时,因“杏仁得火凉”,即经过火炒或水煎后,有毒物质才可祛除,方适宜进食。对于爱吃杏的朋友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是“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想起这句顺口溜,只因正值大量水果集中上市的夏季,而每每路过这些诱人的水果摊铺,便不由得勾起了记者记忆中从孩童时起就未了的心结:为何会“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
桃、杏、李,既为夏季时令鲜果,又为药食同源的中药。
说“桃养人”,并将其唤作“寿桃”,是因为桃的益处众人皆知:桃具有补中益气、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功效,尤其适用于气血两亏、面黄肌瘦、心悸气短、便秘、闭经、淤血肿痛等症状的人多食。
与“桃养人”相反,说“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过食杏、李有害”的观点。从中医养生观点认为,杏和李子均不可多吃。中医认为,杏肉味酸、性热,有小毒。过食会伤及筋骨、勾发老病,甚至会落眉脱发、影响视力,若产、孕妇及孩童过食还极易长疮生疖。同时,由于鲜杏酸性较强,过食不仅容易激增胃里的酸液伤胃引起胃病,还易腐蚀牙齿诱发龋齿。不仅食杏肉伤人,爱食鲜杏仁的朋友也要提高警惕:因鲜杏仁有苦、甜之分,而苦杏仁中因含有一种有毒物质“氢氰酸”,生食过量便会中毒,甚至死亡。目前,经向多位专家请教,虽未找到“李子致人死”的确凿理论,但张教授指出,由于李子性温,过食可引起脑涨虚热,如心烦发热、潮热多汗等症状。尤其食李子切记不可与雀肉、蜂蜜同食,反之则可损人五脏,严重者同样可致人死亡。由此可见,民间这一说法不无道理。
“李子不沉水者有毒”,若不慎购有发涩、发苦,属于还未成熟的李子,则不可进食。而对于过食伤人较大的杏,每食3~5枚视为适宜。同时,因“杏仁得火凉”,即经过火炒或水煎后,有毒物质才可祛除,方适宜进食。对于爱吃杏的朋友来说,除了管好贪吃的嘴,多食经加工而成的杏脯、杏干等,则为上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8 02:22
1. 促进消化:李子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为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的食疗良品; 2. 清肝利水:新鲜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酰胺、丝氨酸、氨基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大有种益; 3. 降压、导泻、镇咳: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药理证实,它有显著的利水降压作用,并可加快肠道蠕动,促进干燥的大便排出,同时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 4. 美容养颜《本草纲目》记载,李花和于面脂中,有很好的美容作用,可以‘“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泽”,对汗斑、脸生黑斑等有良效。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 发热、口渴、虚痨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师、演员音哑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 2. 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伤脾胃,过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溃疡病及急、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 3. 多食易生痰湿、伤脾胃,又损齿。故脾虚痰湿及小儿不宜多吃。 4. IGA肾病患者是不能食用李子的,因为,李子中的酸性含量很大。 制作指导 李子宜与冰糖炖食,可以润喉开音。 1. 未熟透的李子不要吃; 2. 切忌过量多食,易引起虚热脑胀、损伤脾胃; 3. 《尔雅》:“五沃之土,其木宜梅李。” 《乐府诗集·古辞·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南朝梁·沈约。《麦李诗》:“青玉冠西海,碧石弥外区。化为中园实,其下成路衡。在先良足贵,因小邀难逾。色润房陵缥,味夺寒水朱。摘持欲以献,尚食且踯躅” 魏文帝与吴质书曰:“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西晋·傅玄。《李赋》:“潜实内结,丰彩外盈,翠质朱变,形随运成。清角奏而微酸起,大宫动而和甘生。” 晋·潘岳。《闲居赋》:“周文弱校之枣,房陵朱仲之李。 《素问》亦称李味属肝。 《医林纂要》认为李可“养肝、泻肝、祛瘀”。 《泉州本草》称李有“清湿热,解邪毒,利小便,止消渴”作用。古代多将李用于治疗肝脏疾患,肝硬化腹水患者食鲜李子有辅助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