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3 2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6:39
在《宋元学案》卷七十一的岳麓诸儒学案中,黄宗羲、黄百家和全祖望编纂的文肃李悦斋先生传记载了李埴的一生事迹。李埴,字季允,丹棱人,是文简(李焘)的第七子,因其学识和德行,被尊称为悦斋先生。李家以史学闻名,李埴尤其与兄长李壁并称,受业于楼迂斋楼昉和刘静春,后追随张南轩研习学问。李埴对道学追求甚切,南轩告诫他不要急于求成,从此他按部就班地提升自己。
李埴绍熙庚戌年中进士,名声大噪。他以召试身份担任馆职,廷对时忠正直言,官至潼川府知府,后改任常德府知府,以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治政。蜀地动乱频发,他整顿军队,严加训练,使盗贼不敢侵扰,最终因公殉职。
改任夔州知州时,他与当地学子积极讲学,深受当地人的爱戴。后来被内召,逐步升任礼部侍郎,深得理宗皇帝的倚重。然而,他正直不阿,在朝堂上坚持己见,引起了政府的忌惮,被外放到沿江制置副使,兼任鄂州知州。
面对金人侵犯,李埴对军务进行改革,整顿了乌合之众般的军队,尤其是武昌的舟师,使士气大振。尽管与各司有争执,但他最终辞官,任遂宁府知府。李埴对遂宁有着深厚感情,当地百姓尊称他为“旧郎君”,他的治理使地方稍有起色。朝廷以他为四川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面对蜀中局势恶化,他以平静稳定之力恢复秩序。
李埴生前曾上奏,请求将周、程、张子等人从祀孔子庙廷。他的一生,文章才华与政绩并重,眉州人甚至将他与三苏相提并论。他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因此未能至高位。他的学术思想,与洛学和蜀学之争中的后学如后溪先生刘阁学和鹤山先生魏了翁等人,共同融合了学派分歧,成为有用之才。李埴的墓位于丹棱县杨场镇的九龙山丞相湾,他的一生事迹被记载在《李文肃集》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丹棱人。李焘第七子,李壁的弟弟。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是御批的“难得人才”。嘉熙元年(1237)四月,李埴任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李埴到四川后,蒙古大军已经撤离,他抓紧时机,收复失地,经营残破,取得了一些成效。李埴去世后,朝廷特赠资政殿大学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16:38
在《宋元学案》卷七十一的岳麓诸儒学案中,黄宗羲、黄百家和全祖望编纂的文肃李悦斋先生传记载了李埴的一生事迹。李埴,字季允,丹棱人,是文简(李焘)的第七子,因其学识和德行,被尊称为悦斋先生。李家以史学闻名,李埴尤其与兄长李壁并称,受业于楼迂斋楼昉和刘静春,后追随张南轩研习学问。李埴对道学追求甚切,南轩告诫他不要急于求成,从此他按部就班地提升自己。
李埴绍熙庚戌年中进士,名声大噪。他以召试身份担任馆职,廷对时忠正直言,官至潼川府知府,后改任常德府知府,以清静无为的治理理念治政。蜀地动乱频发,他整顿军队,严加训练,使盗贼不敢侵扰,最终因公殉职。
改任夔州知州时,他与当地学子积极讲学,深受当地人的爱戴。后来被内召,逐步升任礼部侍郎,深得理宗皇帝的倚重。然而,他正直不阿,在朝堂上坚持己见,引起了政府的忌惮,被外放到沿江制置副使,兼任鄂州知州。
面对金人侵犯,李埴对军务进行改革,整顿了乌合之众般的军队,尤其是武昌的舟师,使士气大振。尽管与各司有争执,但他最终辞官,任遂宁府知府。李埴对遂宁有着深厚感情,当地百姓尊称他为“旧郎君”,他的治理使地方稍有起色。朝廷以他为四川制置使,兼成都府知府,面对蜀中局势恶化,他以平静稳定之力恢复秩序。
李埴生前曾上奏,请求将周、程、张子等人从祀孔子庙廷。他的一生,文章才华与政绩并重,眉州人甚至将他与三苏相提并论。他坚守正道,不随波逐流,因此未能至高位。他的学术思想,与洛学和蜀学之争中的后学如后溪先生刘阁学和鹤山先生魏了翁等人,共同融合了学派分歧,成为有用之才。李埴的墓位于丹棱县杨场镇的九龙山丞相湾,他的一生事迹被记载在《李文肃集》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李埴,约1161—1238年,字季允,一作季永,号悦斋,丹棱人。李焘第七子,李壁的弟弟。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是御批的“难得人才”。嘉熙元年(1237)四月,李埴任四川宣抚使、知成都府。李埴到四川后,蒙古大军已经撤离,他抓紧时机,收复失地,经营残破,取得了一些成效。李埴去世后,朝廷特赠资政殿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