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1: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9 01:46
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分为三个主要期,即滋养体、裂殖体和配子体。
滋养体阶段,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进行摄食和生长。早期滋养体细胞核小,细胞质少,内部有空泡,形态通常呈环状,故称环状体。随着虫体增大,细胞核和细胞质也增多,有时会伸出伪足。细胞质内开始出现疟色素。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会变大、变形,颜色变浅,常有明显的红色薛氏点。而恶性疟原虫寄生的红细胞有粗大的紫褐色茂氏点。此时为晚期滋养体,或称大滋养体。
裂殖体阶段,晚期滋养体发育成熟,核开始*,形成裂殖体。核经过反复*后,细胞质随之*,每个核都被部分细胞质包裹,形成裂殖子。早期裂殖体称为未成熟裂殖体,晚期裂殖子数量多且疟色素集中成团,称为成熟裂殖体。
配子体阶段,裂殖子经过数次裂体增殖后,部*殖子侵入红细胞,核增大不再*,细胞质增多无伪足,最终形成圆形、卵圆形或新月形的配子体。配子体分为雌雄两种:雌(大)配子体虫体较大,细胞质致密,疟色素多且粗大,核致密偏于虫体一侧或居中;雄(小)配子体虫体较小,细胞质稀薄,疟色素少且细小,核质疏松、较大、位于虫体*。
超微结构方面,红细胞内的内期裂殖子呈卵圆形,有表膜复合膜包绕,大小随虫种略有不同。表膜由一质膜和两层紧贴的内膜组成,膜孔和表膜下微管可能起细胞骨架作用。游离的裂殖子外膜有一厚约20µm的表被,可能在宿主免疫反应中起作用。裂殖子的顶端有一个圆锥形的顶突,有三个极环,并可见两个电子致密的棒状体和数个微线体。裂殖子后部可见一线粒体,内质网很少,但胞浆内有丰富的核糖体。高尔基氏复合体不明显。核大而圆,位于虫体后半部,沿核膜可见核孔,未见有核仁。
子孢子形状细长,长约11µm,直径为1.0µm,常弯曲呈C形或S形,前端稍细,顶端较平,后端钝圆,体表光滑。子孢子内的细胞器与裂殖子相似,表膜由一外膜、双层内膜和一层表膜下微管组成。膜下微管自极环向后延伸至核或稍越过核而终止。子孢子前端顶部有一个向内凹入的顶杯,周围有3~4个极环。细胞核长形,有一对电子致密的棒状体,可能开口于顶环。在核的前方或后方,有数量很多的微线体,呈圆形、卵圆形或长形。
疟原虫属(Plasmodium)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本属生物通称为疟原虫。本属生物中有四种疟原虫会使人类感染疟疾,包括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蛋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及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而其他种类的疟原虫会感染它种动物,包括其他灵长目动物、啮齿目动物、鸟类及爬虫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