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5: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07:25
美国M40式106毫米无后坐力炮,作为40年代的步兵反坦克武器,轻便且战场适应性强。它可配用M79、M92和M149E5炮架,灵活应用于多种平台,如吉普车和M113装甲车。其性能提升在于新型瞄准系统和弹药,对装甲目标的破坏力增强。M40系列经过多次改进,如M40A1、M40A2和M40A4,分别适应不同炮架需求。
中国75式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由BJ212A越野车改装,配备简易火控系统,装备尾翼稳定弹药。炮身结构复杂,操作灵活,主要用于步兵支援。性能上,它具有良好的直射和越野能力,配备的榴弹和破甲弹具有不同的射程和威力。
日本60式106mm双管自行无后坐力炮源自M40,具有较强的反装甲能力和越野机动性,火控设备先进。它能在多种地形下迅速调整,但正逐渐被反坦克导弹取代。
意大利弗格里80毫米无坐力炮采用火箭增程技术,两脚架和三脚架型可供选择,适合对付装甲目标。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84毫米无坐力炮则有M2、M2-550和M3型号,轻便且可手动或车载发射,有效射程根据不同弹种有所区别。
无后坐力炮是发射时炮身不后坐的火炮,主要用于直瞄打击装甲目标,压制,歼击有生力量和火器,在反坦克战史上曾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戴维斯利用配重物平衡发射原理,发明了无坐力炮。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50年代,无坐力炮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各*队装备数量很大,是当时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装甲技术的发展和反坦克导弹的装备,无坐力炮的地位和作用日渐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