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6: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6:5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目前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的重要瘤标,但PSA并非为前列腺癌所特异的。前列腺的三种主要疾病(BPH、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均可使血清PSA值升高。另外有许多因素也可影响血清PSA值。为探讨急性前列腺炎对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游离/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T)比值的影响。
我们于2001年1月~2004年3月,对35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PSA、F-PSA及F/T比值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年龄23~82岁,平均56.5岁。均因寒战、发热、膀胱刺激症状及排尿困难就诊,部分患者伴有会*、腰骶部疼痛、坠胀不适或直肠刺激症状。病史1~7天,平均3天,体温38.7~
40.0℃,平均39.4℃。排尿困难20例,急性尿潴留3例,直肠指检2例前列腺局部有波动感。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8.3~23.1)×109/L,其中10×109/L 33例,中性粒细胞占82.6~93.7;尿常规白细胞+~+++/HP;尿培养阳性结果21例,其中大肠杆菌15例,假单胞菌4例,肠球菌2例。
共30名患者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前列腺体积平均(36.3±15.2) ml(18.5~67.4 ml),18例发现有24处低回声区,13例前列腺内血流丰富,2例存在液性暗区(单侧)。18例行尿流率检查,Qmax15 ml/s 12例。
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首先给予静脉用氟喹诺酮类或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1周后,再改为口服给药,疗程共3~4周。排尿困难者加用α受体阻滞剂。急性尿潴留者予留置尿管3~5天。2例有前列腺脓肿形成者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后患者3~5天体温恢复正常。治疗2周后血、尿常规及尿培养均正常,排尿困难者尿流率均有改善,3个月内未出现临床症状复发。
1.2 检测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血清T-PSA、F-PSA及F/T比值的变化,试剂盒为美国DPC产品。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行组间方差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显著性检验水准取α=0.05。
2、结果
急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清T-PSA、F-PSA、F/T比值的变化见表1。
表1 急性前列腺炎治疗前、后血清T-PSA、F-PSA、F/T比值的变化
项目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1个月 治疗后3个月
T-PSA/μg?L-1 46.21±28.42 28.12±16.35 18.48±8.64 3.64±1.48
F-PSA/μg?L-1 5.32±3.43 3.14±1.98 1.82±0.96 0.54±0.22
F/T 0.11±0.04 0.11±0.03 0.10±0.04 0.16±0.06
T-PSA,经方差分析,F=4.528,P0.05,说明各时间点的血清T-PSA值有差异;再进行两两
比较,血清T-PS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PSA,经方差分析,F=4.720,P0.05,
说明各时间点的血清F-PSA值有差异;再进行两两比较,血清F-PS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T,经方差分析,F=3.201,P0.05,说明各时间点F/T比值有差异;再进行两两比较,
急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F/T比值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时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时F/T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时,有5例(16.7)患者血清T-PSA值仍大于4.0μg/L(4.12~6.08μg/L),且F/T比值小于0.15,经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现1例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2+2),其余病理示前列腺增生伴不同程度急、慢性炎症表现。
3、讨论
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清PSA的分子形式主要有T-PSA和F-PSA。T-PSA是血清中能够检测出的所有PSA的分子形式,以PSA-α1-抗糜蛋白酶(占70~85)和F-PSA为主;F-PSA是一种以游离的非络合形式存在于血清中的PSA,在血清中无活性。T-PSA、F-PSA及F/T比值的检测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决定血清PSA值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PSA的量;
②PSA进入血液的难易程度;
③循环中PSA的清除率。
正常情况下,富含PSA的前列腺腺泡内容物与淋巴系统间存在着由基底膜、基底细胞和内皮层构成的屏障,使PSA几乎不能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所以外周血中PSA含量很低。前列腺液、精浆内的PSA浓度与血清PSA浓度之间可保持100万倍的差异。正常血清PSA参考值4μg/L,急性前列腺炎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前列腺腺上皮、基质及腺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这些炎症反应破坏了前列腺腺管及原有的生理屏障的完整性,使前列腺腺管及腺泡内的PSA渗漏进入血液循环,炎症也使得淋巴管、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高,易于PSA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血清PSA升高,炎性损伤导致PSA渗漏而非产生过多。急性前列腺炎比慢性前列腺炎有更多的前列腺腺泡或腺管上皮受到侵害,而且损伤的程度也较重。
因此,急性前列腺炎比慢性前列腺炎导致血清PSA水平升高的程度更大。Pansadoro等对72例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PSA进行了分析,17.3的患者PSA4.0μg/L (4.3~39.0μg/L),其中急性前列腺炎患者71的血清PSA4.0μg/L,而只有15的慢性前列腺炎血清PSA4.0μg/L。Kravchick等的研究表明,急性前列腺会使患者血清PSA显著升高,治疗后3个月时,仍有39的患者PSA值4μg/L。
本研究表明,急性前列腺炎使血清T-PSA、F-PSA值显著升高,而F/T比值显著减少,说明急性前列腺炎时T-PSA的升高程度比F-PSA大。治疗后1周及1个月时,T-PSA及F-PSA值随时间推移而显著下降(P0.05),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F/T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至治疗后3个月时,T-PSA值已降至正常水平(3.64±1.48μg/L),而F/T比值却比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时升高(P0.05)。因T-PSA的半衰期为2.2~3.2 d,而F-PSA的半衰期小于2 h,F-PSA清除率较T-PSA快,此时F/T比值升高,说明随着前列腺炎症的消退,损伤的修复,F-PSA比T-PSA更易进入血液循环。
由前列腺炎所引起的血清PSA升高,经治疗炎症消退后,血清PSA水平也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对于急性前列腺炎时抗生素治疗的疗程还不确定,多数学者认为疗程宁长勿短,如患者对治疗反映佳且致病菌对药物敏感,连续用药3~4周可预防复发。
本研究亦表明,有效治疗2周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尿培养均已恢复正常,但患者血清T-PSA、F-PSA值治疗后1个月时仍较高,说明炎症仍未消退,炎性损伤尚未完全修复,也支持疗程宁长勿短的原则,血清PSA值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前列腺炎疗效判断的一项参考指标。
急性前列腺炎时血清PSA值显著升高,且F/T比值减小,而前列腺癌患者大部分血清PSA值也升高,F/T比值也较良性前列腺增生小,因此临床易将急性前列腺炎误诊为前列腺癌。Jung等认为,F/T比值可用于前列腺癌与BPH的鉴别诊断,但在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鉴别方面无意义。本组患者F/T比值也较低(0.10~0.16)。临床实践中要根据典型病史、直肠指检、PSA的动态观察及前列腺活检等加以鉴别。
对于急性前列腺炎患者经过治疗后3个月时血清PSA值仍异常,且F/T比值0.15时,要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免漏诊前列腺癌。Kravchick等研究28例急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11例PSA值仍高,前列腺活检发现3例前列腺癌,本组有5例患者治疗后3月时,血清T-PSA值4μg/L,且F/T比值0.15,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现1例前列腺癌。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前列腺炎会导致血清T-PSA值、F-PSA值显著升高。F/T比值显著降低,且影响可持续3个月。临床上运用PSA时,要充分考虑急性前列腺炎对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