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离家18年的儿子,说出名字后被急送司令部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1:1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3:24
开国将帅当中,不少人都是很早就参加了革命。由于战事紧张,很少有探亲的机会。比如开国上将邓华,18岁加入红军队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有机会回乡探亲,到家时才发现,父母都已经去世,这也成了将军人生中的一大憾事。像邓华这种情况,在开国将帅当中还有不少。为了革命的胜利,他们不得不辞别父母妻儿,在战场上和敌人拼杀。
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参军后,长时间没有音信,父母对他们十分想念,经常想办法打探消息。1947年9月初的一天,正在向大别山跃进的中野6纵来到了安徽霍邱一带。一位老妇突然拦住了正在行进的队伍,打听儿子的下落。她说自己的儿子14岁偷偷跑出来参加红军,18年来音信全无,也不知道是生是死。现在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十分想念儿子,希望能见他一面。
老人这番话让不少战士的眼角都湿润了,他们的母亲不也像这位老人一样牵挂着自己吗?那么这位拦路寻儿的老人是谁呢?正是陈锡联的母亲雷敏。她是雷家洼村人,出生于1886年,嫁给陈锡联的父亲后育有二子二女。当时陈家十分贫困,靠几亩薄田根本无法维持生活。为了养活一家人,陈锡联的父亲在农闲之余帮别人盖房子补贴家用。
陈锡联三岁的时候,父亲在盖房子的时候发生意外,受了重伤,不久就病逝了。失去了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就更难过了。乡亲们见雷敏生活得太苦,就劝她改嫁。但雷敏担心自己改嫁后孩子们会受苦,就没有答应。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雷敏经常没日没夜的劳作,硬是用自己的双手把四个子女都拉扯成人。1929年,红军来到黄安,他们打土豪分田地,穷苦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为了保卫胜利果实,不少青壮年纷纷参军。年仅14岁的陈锡联也想加入红军队伍,但雷敏却不愿意。一方面她舍不得陈锡联走,另一方面陈锡联的两个姐姐身体弱,弟弟年纪还小,如果他这个时候走了,家里就失去了最主要的劳动力。但陈锡联铁了心要参加红军,一个夜晚,他趁母亲熟睡之际,偷偷溜出家门,加入了红军队伍,一走就是18年。
由于多次在战场上立功,陈锡联进步很快,几年时间就担任了红11师的政委。红四长征期间,陈锡联不幸患了伤寒,这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病。六月的天气,别人穿着单衣还嫌热,陈锡联穿着棉衣,盖了好几床被子还觉得冷。由于高烧持续不退,他什么东西都吃不下。陈再道得知后,派人在老乡家中买来了十几只鸭子,给陈锡联熬汤喝,加上一位老中医的诊治,他的病才慢慢好转。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锡联进入八路军129师任职,夜袭阳明堡,一战扬名。抗战胜利后,他又参加了解放战争,出任中野三纵司令员,跟随部队挺进大别山,此时距他从家中偷跑出来参加红军已经过去了整整18年。这18年来,雷敏经常想念儿子,多方打探消息,但始终没有音信。这次她见解放军部队从家乡路过,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拦路打听儿子的消息。
战士们得知眼前的这位老人是陈锡联的母亲后,急忙把她送到了纵队司令部。6纵司令王近山和陈锡联是多年的老战友,陈锡联还给他当过红娘,因此他对雷敏十分热情,把她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他先是打电话通知了陈锡联,然后亲自派人把她送到了3纵司令部,雷敏这才得以和儿子相见。1953年,操劳了一生的雷敏病逝,享年6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