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00: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03:58
干漆夹苎这一传统工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天台民间已有应用。据史书记载,名匠戴逵父子在那时将"干漆夹苎法"巧妙地运用到寺院佛像制作中,创作出了木雕的"干漆夹苎"佛像,这一技艺开始在天台山地区流传开来。
历经千百年的沉淀与传承,干漆夹苎技艺在工匠们的精心打磨下逐渐成熟,并扩散至天台周边。唐代中期,僧人思托将此法传播到日本,他的鉴真坐像作品被日本人视为国宝,彰显了技艺的影响力。到了宋代,天台张氏兄弟,张延皎和张延裘,凭借此法制作的"伏填王释迦瑞像"被日僧带回日本,至今仍供奉于清凉寺,见证了技艺的国际传播。
明代时期,干漆夹苎工艺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天台人张文郁,身为工部左侍郎,曾将这门技艺的能工巧匠引入北京,参与了故宫的建造,特别在宫殿的藻井、柱梁装饰中,干漆夹苎的精细工艺得以展现,为这座历史建筑增添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干漆夹苎是为各种制品外表装饰和保护的一种独特的技术。它有完整的技艺流程,其制作由48道工序组成,从型模、上灰、夹苎、披灰到上漆、砂光、上朱、磨光、贴金,均采用苎麻、生漆、古瓦粉、火山灰、桐油、朱砂、五彩石等天然材料。它是用天台本地的原始生漆、苎麻、五彩石粉、桐油等13种原材料,在麻布、漆料层层包粘、反复打磨后再涂以朱砂等辅料,贴上金箔和砑光,经过工艺处理后完成作品。它的整个制作过程全是手工操作,在取材和用料上十分的讲究,经多种技艺处理后,成品综合体现出雕塑、彩绘、金装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