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3:1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3:4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小is)是主要表现为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慢性炎症性的疾病,可伴有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其病理为关节的滑膜炎,当累及软骨和骨质时出现关节畸形。70患者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病。
本病在我国人口的患病率为0、34一0、32,低于欧美国家白人的1一2。本病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与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
临床表现
本病发病年龄自20岁至60岁,以45岁左右为最常见。女性患者约2~3倍于男性。
大部分患者起病缓,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有一段乏力、全身不适、发热、纳差等
一、关节表现
(一)晨僵
病变的关节在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半至数小时)的僵硬,如胶粘着样的感觉。出现在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持续时间和关节炎症的程度成正比,它常被作为观察本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其他病因的关节炎也可出现晨僵,但不如本病明显。
(二)痛与压痛
关节痛往往是最早的关节症状,最常出现的部位为腕、掌指关节、近端指关节,其次是足趾、膝、踝、肘、筋等关节。多呈对称性、持续性但时轻时重。疼痛的关节往往伴有压痛。
(三)关节肿
多因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病程较长者可因滑膜慢性炎症后的肥厚而引起肿胀。凡受累的关节均可肿,常见的部位为腕、掌指、近指、膝关节,亦多对称性。
(四)关节畸形
多见于较晚期患者。因滑膜炎的绒毛破坏了软骨和软骨下的骨质造成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的畸形,又因关节周围的肌腰、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出现手指关节的半脱位如尺侧偏斜、天鹅颈样畸形等。关节周围肌肉的萎缩、痉挛则使畸形更为加重。
(五)关节功能障碍
关节痛肿和畸形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美国风湿病学院将因本病而影响了生活能力的程度分为四级。
I级 能照常进行日常生活和各项工作。
Ⅱ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和某种职业工作,但对参与其他项目的活动受限。
Ⅲ级可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但对参与某种职业工作或其他项活动受限。
IV级日常生活的自理和参与工作的能力均受限。
总之,本病的关节炎有以下特点:它是一个主要累及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的对称性多关节炎。病情多呈慢性且反复发作,如不给予恰当治疗则逐渐加重。加重的程度和速度在个体间差异甚大。
二、关节外表现
(一)类风湿结节
是本病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出现在20一30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如前臂伸面、肘鹰嘴突附近、枕、跟腱等处。其大小不一,结节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它的存在表示本病的活动。
(二)类风湿血管炎
可出现在患者的任一系统。查体能观察到的有指甲下或指端出现的小血管炎,少数引起局部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在眼造成巩膜炎,严重者因巩膜软化而影响视力。
(三)肺
1、肺间质性变
是最常见的肺病变,见放约20患者。虽有肺功能异常但临床常无症状,有时通过肺X线检查方能发现。只有少数发展为慢性纤维性肺泡炎。
2、结节样改变
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结节,为肺内的类风湿结节的表现。结节有时可液化,咳出后形成空洞。
3、胸膜炎
见于约10患者。为单侧或双侧性的少量胸水,偶为大量胸水。胸水呈渗出性,糖含量很低。
(四)心包炎
是最常见心脏受累的表现。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约30出现小量心包积液,多不引起临床症状。
(五)胃肠道
患者可有上腹不适、胃痛、恶心、纳差、甚至黑便,但均与服用抗风湿药物所致。很少由类风湿关节炎本身引起。
(六)肾
本病的血管炎很少累及肾。若出现尿的异常则应考虑因抗风湿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也可因长期的类风湿关节炎而并发淀粉样变。
(七)神经系统
1、脊髓受压
都由颈椎骨突关节的类风湿病变而引起。表现为渐起的双手感觉异常和力量的减弱,腱反射多亢进,病理反射阶性。
2、周围神经因滑膜炎而受压,如正中神经在腕关节处受压而出现腕管综合征。多发性单神经炎则因小血管炎的缺血性病变所造成。
(八)血液系统
本病出现低血红蛋白小细胞性贫血。贫血因病本身所致或因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造成胃肠道长期少量失血所致。Felty综合征是指类风湿关节炎者伴有脾大相中性粒细胞减少,有的甚至同时有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九)干燥综合征
约30一40本病患者出现此综合征。口干、眼干的症状多不明显,必需通过各项检测方证实有干燥性角结膜炎和口干燥征。影响类风湿关节炎预后的有以下因素:
①疾病的自然病程规律在各个患者不一,有少数(约10)在短期发作后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另有少数(约15)在极短的1~2年间就进入到关节骨的明显破坏。大多数患者则出现发作与缓解的交替过程并出现轻重不等的关节畸形和功能受损;
②治疗的早晚和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应尽早的在疾病早期得到充分而合理的治疗,因为该时关节炎尚有可逆性可能,待至关节软骨受到破坏则往往是不可逆的。对有持续多关节肿痛、RF(十)、早期X线出现骨破坏、有皮下结节等关节外症状、具HLA―DR4或DRl者应尽早、积极应用联合方案治疗。
造成本病死亡的原因中与本病有关的有:系统性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等。
防本病的措施。治疗本病的目的是:
①减轻或消除患者因关节炎引起的关节肿痛、压痛、晨僵或关节外的症状;
②控制疾病的发展,防止和减少关节、骨的破坏,达到较长时间的临床缓解,尽可能的保持受累关节的功能;
③促进已破坏的关节、骨的修复。为达到上述目的,早期诊断和尽早的进行合理治疗是极为重要的。
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性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以药物治疗最为重要。
一、一般性治疗
包括休息、关节制动(急佳期)、关节功能锻炼(恢复期)、物理疗法等。卧床休息只适宜于急性期、发热、内脏受累患者。
二、药物治疗
根据作用,抗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可分为: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和控制疾病的抗风湿药。后一类药物目前尚在探索和试验阶段,下面主要对前一类药物进行叙述。
改善症状的抗风湿药物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一)非甾体抗炎药
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以减少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前列环素、血栓素等炎性介质,从而改善关节滑膜的充血、渗出等炎症现象,达到控制关节肿、痛的目的。是治疗本病不可缺少的、非特异性的对症治疗的药物。属于这类药的包括许多品种,结构不同,药代动力学亦不尽相同,剂量用法亦各相异,但有以下的共同特点:
①均为口服药;
②除个别外都属酸类化合物;
③由于胃粘膜的前列腺的合成亦受到抑制,因此在服用后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胃不适、胃痛、恶心、返酸、甚至胃粘膜出血;
④久用这类药物后可出现肾间质性损害。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药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可使关节炎症状得到迅速而明显的改善,但由于它不能根本控制本病因此它和非甾体抗炎药一样,停药就症状复发。长期使用皮质激素造成停药困难的依赖性和许多不良反应的出现。本药适用于有关节外症状者或关节炎明显又不能为非甾体抗炎药所控制或慢作用药尚未起效时的患者。泼尼松(强的松)每日量为30一40mg,症状控制后递减,以每日10mg维持。逐渐以非甾体药物代替。
(四)实验性治疗
包括一些生物制剂如γ干扰素,抗TNFa抗体,抗T淋巴细胞及其受体的单抗等。有望能阻断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环节以控制疾病,疗效有待观察。另一些治疗如血浆换置、去淋巴细胞引流、放射治疗都应用于一些难治的重症患者。
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的方案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活动性、严重性和进展而定。受累关节超过20个,起病2年内就出现关节骨破坏,RF滴度持续很高,有关节外症状者则应尽早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包括一种以上的慢作用抗风湿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联合应用。
三、外科手术治疗
包括关节置换和滑膜的切除手术。前者适用于较晚期有畸形并失去正常功能的关节。这种手术目前只适用于大的关节,而且手术不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本身的病情。滑膜切除术可以使病情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当滑膜再次增生时病情又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