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2: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0:11
立克次体这一名称的由来,与其发现的历史及为此做出贡献的科学家紧密相关。
1909年,美国病理学副教授霍华德·塔利·里克特在研究落基山斑疹热时,首次发现了立克次体。然而,命运多舛,他不幸在第二年因感染斑疹伤寒而牺牲,为科学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16年,罗恰·利马首先在斑疹伤寒病人的体虱中发现了这种微生物,并提议以纪念立克次和捷克科学家普若瓦帅克,将其命名为普氏立克次体。
1934年,中国科学工作者谢少文成功应用鸡胚培养立克次体,这一成就为人类认识立克次体做出了重大贡献。
立克次体家族庞大,科学家将其分为3个属,12个种。它们与动物、人类等多物种都有密切关系。这一微生物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医学知识,也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1909年,美国病理学家霍华德·泰勒·立克次(Howard Taylor Ricketts)(1871-1910年)首次发现洛基山斑疹伤寒的独特病原体并被它夺取生命,故名。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