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4 12: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9 03:04
念珠菌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这种菌通常与人体共存,不会引起疾病。然而,在机体平衡被破坏的情况下,如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内源*染,或者在创伤、抗生素使用、细胞毒性药物、黏膜屏障受损、皮质激素应用、营养失衡等条件下,白色念珠菌会发生形态转变,从酵母相变为菌丝相,大量增殖并引发感染。白色念珠菌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6微米,比葡萄球菌大5~6倍,虽然它是革兰阳性,但着色并不均匀。繁殖方式为出芽,病灶材料中可见真菌细胞形成假菌丝,这些假菌丝长短不一且不分支,可以收缩断裂成新的芽生菌细胞。在特定培养基上,白色念珠菌会形成乳酪样、浅灰色的湿润菌落,且能迅速形成分支状生长。在显微镜下,可见表层为卵圆形的芽生细胞,底层则有大量假菌丝。念珠菌属还包括其他一些致病菌,如克柔念珠菌、凳庆铅类星形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它们也可能引发念珠菌病。了解这些病原菌的特性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属,主要是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原发或继发*染,可累及皮肤、黏膜等,甚至出现系统*染。念珠菌是人体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及皮肤上的正常菌群,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如大量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之后可通过内源性或外源性途径致病。医源性污染也可导致本病发生。临床表现可分为黏膜病变、皮肤病变、系统*染,及念珠菌所致*反应性疾患。治疗上应去除一切与本病发生相关的诱因,积极治疗并发的潜在疾病,同时系统或局部应用抗真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