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故事新编·起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1 19: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14:14
在《故事新编·起死》这部高潮迭起的作品中,鲁迅以其独特戏剧手法,将庄子的哲学寓言与民族复兴主题巧妙结合,挑战了读者的思考。这部作品,如同庄子与骷髅的对话,探讨着生死、责任与选择的深度议题。
《起死》中,鲁迅以庄子的典故为引,讲述中华民族如何在庄子的设想中寻求复活。他在《呐喊》自序中揭示了《起死》与《呐喊》的内在关联,通过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映射出中国社会的疗愈之路。庄子与鬼魂的哲学辩论,不仅是对自我批判,更强调生命的珍贵。尽管庄子试图唤醒司命以求重生,但司命却坚持生死由天定,庄子以梦蝶寓言质疑这一论断,展现了他的哲学深度和机智。
"认真而不认真,玩耍却不玩笑",这是鲁迅在《起死》中留给读者的独特印象。他不执着于救赎,却以庄子的无为态度关注民族的未来。鲁迅以嬉笑怒骂的方式,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尽管身处困境,但救国之心未曾动摇。
故事中,汉子杨大意外穿越五百年的插曲,揭示了国民性的某些层面。庄子与汉人的冲突,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思考。鲁迅以道家哲学化解争端,但最终不得不借助司命的力量,以求解决。然而,司命的沉默和庄子的误解,象征着某些问题的难以解决,以及鲁迅对救赎之路的探索。
《起死》的结尾,汉子的被捕与起死回生,象征着鲁迅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变革的期待。一九三五年十二月的创作,以其深刻的角色象征和寓言式叙事,展现了鲁迅对救国道路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救国之道需务实而非表面,提倡接受援助,即使在绝望中也要寻找希望。
尽管鲁迅曾经希望通过医学救国,但最终转向文学,以《狂人日记》和《呐喊》唤醒麻木的社会。他的创作,无论风格如何,都承载着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对光明未来的呼唤。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三日,鲁迅在北京的笔下,留下了这些充满力量与思考的文字,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