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4: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4:46
在城市化进程的理论框架下,大都市的发展历程通常包含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逆城市化,作为城市化进程的高级阶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逆城市化是人口从高度城市化的城市向郊区或农村回流,而广义逆城市化则涉及城市上层阶级迁往郊区或农村,标志有基础设施向农村扩展和城市福利制度的农村覆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逆城市化的理解存在误区,一些研究将人口单纯从城市至农村流动视为逆城市化,而忽略了城市化程度和工作地与居住地分离的本质特征。
例如,甘肃兰州的宋奎旺重回农村创业带动当地发展,以及新疆玛纳斯县农民改变户口归属的案例,虽然反映了一部分人口流动,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难以称为逆城市化。这种现象被定义为伪“逆城市化”,即城市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城市居民回流农村,部分本应城市化的居民滞留农村。
虽然伪逆城市化现象看似不合理,但它反映了某些深层次原因。通常,学界将其归因于城乡收入差距和城市内部行业收入差距的扩大。然而,将收入差距作为伪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可能过于简化问题,因为农村收入通常不会低于城市。为了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文章将引入一种排除单位货币效用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化不发达情况下的人口从城镇向农村转移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部分人滞留农村的现象。文章引入了剔除单位货币效用影响的收入差距衡量指标,以甘肃省的数据为例对城市居民中的底层人群转移到农村及城市化过程受到阻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质量是解决城市化过程障碍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