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盏茶是多长时间(古代一炷香等于多少时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7:5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07:18
一、公认说法
一炷香的时间:两刻钟-三十分钟。
一盏茶的时间:一刻钟-十五分钟。
古时指“一盏茶”的时间也就是十五分钟。
一盏茶指喝一碗茶的时间,从端上来开始,然后慢慢品尝,一饮而尽,其实就是一碗茶凉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时间。夏天要15分钟,冬天10分钟都用不了。
二、其他说法
1、“一柱香”等于一小时
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一柱香”等于五分钟
2、一柱香=5分钟;一盏茶=10分钟
曾经的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时辰(2小时)有八刻,一刻(15分),一盏茶(10分钟)有两柱香,一柱香(5分钟)有五分。
一炷香的时间
“一炷香”的时间这个概念起缘于僧人打坐,僧人以香的燃烧为计时方法那时的香皆为手工制作,且有标准,一柱香燃尽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晚间打更的更夫也用香来确定时间,所以也叫“更香”。
仔细想想,在古代,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了,虽然也有日晷、漏壶等工具,但是以香计时,不受白天黑夜影响,携带方便,制作简单,且能营造气氛。
实际上由于环境、风力、香的长短、香料干湿等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烧时间并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约为半个时辰,即一个小时。
除了“一炷香”,还有一盘香、一炉香。人们还经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称之为“香荒”。
如唐宋时,就有人将香料捣成末,调匀后洒在铜制印盘里,做成荒文“心”字的形状,燃其一端,整个香荒就会循序燃尽,用以计时。
人们还在香荒上刻上刻度,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这种香又称为百刻香,常被道观、寺院用作计时器。
一盏茶的时间
一盏茶的时间其实也是一个形容词,一盏茶指的是一碗茶从端上来到茶凉的时间。这个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夏天可能需要15分钟,而冬天....可能10分钟都不到。
看着淡黄的茶汤盛在白瓷碗里,在灯光下静止不动,白色的水雾自水面升腾,袅袅婷婷,依着碗边缓慢摇曳,才慢慢散去。
周围寂静无声,时间仿佛也静止。这才恍然:难怪古人用“一盏茶的功夫”作为时间单位!
遥远原始的年代,没有冰箱没有防腐剂,要喝茶,就得烧水就得等待。也有口渴难耐的时候,也有急着入睡的时候,可是那一盏茶啊,就是久久不能凉下来,于是有了这“一盏茶的功夫”。
看看时间,一盏茶的功夫,应该是10分钟左右。从前看那么多小说,总是读到“一盏茶的功夫”“一盏茶的光景”,却总是一带而过,从来没去想过它到底是几分几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