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07: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9 13:13
“学无益”这一观点在道家文献中有所体现,如老子在《道德经·观妙章》中提到:“绝学无忧”,主张放弃过度的学习,以回归淳朴生活。他认为,学习带来的新知识往往带来新的烦恼和罪恶。于吉和宫崇编纂的《太平清领书》也表达了相似的观念,认为人们日日求知反而会变得愚蠢,因为天地法则无常,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过时。
儒家学者扬雄则对此持不同看法,他在《法言·学行》中指出,如果学习无益,人的本质如何得以发展?他以磨砺玉石为比喻,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学习,人才能发掘内在的潜力。然而,墨子在《墨子·经下》和《墨子·经说下》中提出,学习是有益的,认为那些声称“学无益”的人实际上是在误导大众。墨子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学习和教授是相互关联的,无法割裂,如果只教授无益的知识,那么“学无益”的说法本身就成了悖论。
总的来说,道家提倡的“绝学”理念并非完全否定学习,而是强调学习的适度和平衡,而儒家和墨家则强调学习的积极价值和必要性,揭示了关于学习的不同视角和理解。"学无益"作为悖论,反映出在知识追求的道路上,不同学派对学习目的和方法的深入探讨和反思。
扩展资料
道家悖论,是中国春秋时代墨家思想家墨子及西汉儒家思想家扬雄,在道家思想家老子及庄子其著作表述中所发现的一系列悖论,分别是“言尽悖”(所有言论都无法表达真理)、“学无益”(学习并无益处)、“非诽”(不应驳斥他人)、“辩无胜”(辩论双方都没有赢家)。墨子及扬雄在其著作中对以上悖论进行逻辑分析,并用之评击道家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