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方法论:需求分析丨KANO模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1: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4:30
KANO 模型,即卡诺模型,是一种用于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排序的有用工具。它以分析用户需求对用户满意的影响为基础,展示了产品性能与用户满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简单来说,KANO模型是一个帮助我们定义“需求影响力”的工具,通过定义评价标准,衡量每条需求可能对用户造成的实质影响。KANO模型中通常定义了5个需求的属性,包括魅力型、期望型、必备型、无差异型和反向型。这些属性通过分析步骤进行打分,最终确定需求属于哪一类型,以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需求的有效性,为后续需求的优先级、工期、精细度安排提供参考。
在KANO模型的理念中,产品功能、服务的完成度与用户满意度的相关性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功能非常出色完善但用户并不买账,也可能做的非常简陋但是备受用户吹捧。因此,KANO模型定义了一个由功能完成度和用户满意度组成的2维坐标轴,通过曲线和圆形区域来表达五种需求类型:魅力型、期望型、必备型、无差异型和反向型。
魅力型需求能让用户产生“意外惊喜”,比如情感化设计或微信的拍一拍功能;期望型需求是用户非常想要的功能,如支付宝的公共交通支付;必备型需求是应用最底层的功能之一,如聊天工具的表情或电商的购物车;无差异需求是用户对它们做和不做都不在意的需求;反向型需求是做了会起反相效果的需求,如某些浏览器强制加入新闻流媒体。
了解这5类需求后,我们需要熟悉应用它们的方法。KANO模型使用一个复合表格,包含功能有或没有的两种情况,以及从喜欢到不喜欢的5个分数等级。通过获取用户对有或没有的打分,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功能处于哪一个类型。此外,KANO模型还使用Better-Worse系数坐标轴,通过对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将需求置入对应坐标象限。
KANO模型只是需求分析中的一个环节,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需求的属性,但并不是代表需求的理解仅此而已。同时,KANO模型的可信度建立在准确的用户打分之上,这是一个非常严苛的要求。在以效率为导向的团队协作中,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否则可以使用用户画像、卡片等工具进行大致的推导。KANO模型的应用场景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调整。对于设计师来说,KANO模型不是一个教育PM如何做需求的工具,而是辅助团队对需求的影响力有清晰认识的方法,帮助团队做出更有效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