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2 11:07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7
这个我简单跟你说说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5
秦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第一强。而李悝魏、吴起楚、韩国的变法都不如秦彻底。总之秦政治经济军事完胜六国。 后来苏秦好不容易搞了个连横,能抗衡一下,因内部分歧大被秦轻易击溃。 以下它们尤其不如秦的:六国下层上行的机会不如秦,所以社会凝聚力远不如秦。律法不如秦严,农业稳定不如秦,招揽的人才不如秦多且慧,统治集团奋发图强的意志及做法不如秦,人民集体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不如秦,尚武精神只有楚能与之比。秦整个社会充满了向上图强的活力。软硬实力皆可,最有希望结束纷乱,这也是商鞅张仪等大才挑秦事之的原因。军事上秦更占优势,有语道战国三霸:“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而魏之武卒不如秦之虎狼”。秦的将才也最多。 另外,以前的贫弱受辱对秦君民的刺激也是他们崛起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2
我就说一句,最狠的是白起,最小强的就是王家,最猛的,呵呵,楚国项羽,不服来辩!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7
1、最本质的就是生产关系调整问题。
春秋时期各国实行的是“井田制”,即一块田划分为九份,八家人耕种一块田周围,中间是贵族的田,八家人共耕。肥田由贵族驱使奴隶耕种。
到了战国时期铁器和耕牛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人耕种大面积田成为可能。但六国大量保留井田制的生产关系,肥田由奴隶集体耕种,产出极低。每亩人工投入高。
秦国自商鞅变法就打破了井田制的生产关系,你占多少田就交多少税,保证税收稳定。你开辟荒野,大量田地被开发,私人能借助畜力独立耕种大片田地,这样亩投入人工就少,产出高,可以腾出更多人口去从事战争。统一度量衡,避免无形中损失。这是经济结构优势。
2、占据沃野。
历代秦王都比较勤政,首先是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灌溉系统,使得关中沃野千里。秦灭巴蜀后,又将巴郡(今重庆)、蜀郡(今成都)开发成“天府之国”。后期又攻占了楚国的郢都,即今天的武汉、荆州地区。都是能大量生产粮食的地方。为统一战争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这是物质基础。
3、军事优势。
战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骑兵。骑兵有速度优势且比战车兵更利于集团化作战。但只有秦国与赵国大量发展骑兵,燕国、齐国思想保守,尊奉祖制,长袍大袖,不利于发展骑兵。南方诸国马匹少,也无力发展骑兵。长平之战后大破赵军40万人,赵军马匹全落入秦军手中。至此无人能与秦军骑兵交锋。
4、内政方面。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军工授爵,打破了贵族世代垄断官位的制度。并且韩非、李斯主张的“官爵分立”推行,能打仗的授爵,享受待遇而无实权。有能力授官,具体负责地方行政。
相对的是其他国家官爵不分,军功可以担任地方官,文官去打仗。本土豪强贵族势力强大垄断政权,都导致各国国家运行时问题不断。
5、法律方面。
商鞅变法后将许多东西严格法律化。而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法律不是用来维持社会运行的,而是供当权者处理案件的私人参考,是保密的。
法律的平民化保证了社会的顺利运行。
6、外交方面。
虽然有苏秦力主合纵抗秦,但是各国各心怀鬼胎。以致苏秦一死就发生乐毅伐齐,各国内耗。秦王又以厚财结交各国豪强,让其互斗。六国实力渐渐损耗。
补充一下各国衰败过程:
魏国: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文侯相继任用李悝、吴起变法。但随着马陵之战的战败,庞涓和十万精锐的覆灭,魏国瞬间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在信陵君主政时期,魏国出现了一段时间回光返照并击败了秦军。但秦国老一套反间计经久不衰,利用信陵君仇人晋鄙的门客诬陷信陵君。信陵君死后,无能人统帅魏国。魏国渐渐被秦国蚕食,于前225年灭亡。
齐国:齐国是继魏国之后称霸中原的国家。齐威王是第一个称王并得到承认的。齐宣王时,一度占领燕国大半。在前298年还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但前284年乐毅大举伐齐,齐国虽然在前279年复国,但已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前265年田建继位,由君王后、后胜摄政。后胜收了秦国的贿赂,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最终于前221年灭亡。
韩国:韩国为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但却占据着最富庶的洛阳周围。所以成为秦国首先攻灭的目标。韩国有韩非这样的人才却不能用,战略空间狭小,所以在前230年第一个灭亡。
楚国:楚国一直有广阔的战略空间,所以王翦要用60万大军灭楚,只可惜历代昏君居多,且任人唯亲,贵族豪强势力强大。朝堂上大多数官员都是楚王的亲戚。所以楚国弊病非常多且无法改变,开发长江流域缓慢。豪强势力大,改革无法进行。力主改革的吴起被杀,屈原被流放,丢失最富庶的郢都(荆州一带),残守长江下游人烟稀少之地,于前223年灭亡。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开始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骑兵的机动力与骑射战术的应用在冷兵器时期拥有相当大的威力。因此赵国成了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前260年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大军全军覆没,几乎是赵国所有的军力。赵国再也无力重建如此规模的骑兵部队,但仍然出现了如李牧、司马尚等名将,能与秦军相持。秦国再次用老一套反间计,赵王于前229年杀李牧。王翦立即驱兵直取邯郸。第二年攻破邯郸,赵国灭亡。
燕国:燕国发展环境最恶劣,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袭扰。且没有富庶之地,喜欢趁人之危,鼎盛之时当属乐毅伐齐。但成果被骑劫全部葬送。昭王死后,内斗不断。前272年,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并立惠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招致了列国诸侯的声讨和攻伐。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率众投入燕国。燕王喜时,在前251年、前245年攻赵,被赵国打败,赵军反击并包围燕都,燕国被迫割地求和。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结果燕国屡屡战败,使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脆弱的燕国最终于
222年彻底灭亡。
形势变化如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40
秦国主要是做了2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2
这个我简单跟你说说吧。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7
秦自商鞅变法后迅速成为第一强。而李悝魏、吴起楚、韩国的变法都不如秦彻底。总之秦政治经济军事完胜六国。 后来苏秦好不容易搞了个连横,能抗衡一下,因内部分歧大被秦轻易击溃。 以下它们尤其不如秦的:六国下层上行的机会不如秦,所以社会凝聚力远不如秦。律法不如秦严,农业稳定不如秦,招揽的人才不如秦多且慧,统治集团奋发图强的意志及做法不如秦,人民集体意识、奋发有为的精神不如秦,尚武精神只有楚能与之比。秦整个社会充满了向上图强的活力。软硬实力皆可,最有希望结束纷乱,这也是商鞅张仪等大才挑秦事之的原因。军事上秦更占优势,有语道战国三霸:“齐之技击,不如魏之武卒,而魏之武卒不如秦之虎狼”。秦的将才也最多。 另外,以前的贫弱受辱对秦君民的刺激也是他们崛起的原因。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40
1、最本质的就是生产关系调整问题。
春秋时期各国实行的是“井田制”,即一块田划分为九份,八家人耕种一块田周围,中间是贵族的田,八家人共耕。肥田由贵族驱使奴隶耕种。
到了战国时期铁器和耕牛的广泛应用,使得一人耕种大面积田成为可能。但六国大量保留井田制的生产关系,肥田由奴隶集体耕种,产出极低。每亩人工投入高。
秦国自商鞅变法就打破了井田制的生产关系,你占多少田就交多少税,保证税收稳定。你开辟荒野,大量田地被开发,私人能借助畜力独立耕种大片田地,这样亩投入人工就少,产出高,可以腾出更多人口去从事战争。统一度量衡,避免无形中损失。这是经济结构优势。
2、占据沃野。
历代秦王都比较勤政,首先是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的灌溉系统,使得关中沃野千里。秦灭巴蜀后,又将巴郡(今重庆)、蜀郡(今成都)开发成“天府之国”。后期又攻占了楚国的郢都,即今天的武汉、荆州地区。都是能大量生产粮食的地方。为统一战争源源不断输送物资。这是物质基础。
3、军事优势。
战国时期开始大量使用骑兵。骑兵有速度优势且比战车兵更利于集团化作战。但只有秦国与赵国大量发展骑兵,燕国、齐国思想保守,尊奉祖制,长袍大袖,不利于发展骑兵。南方诸国马匹少,也无力发展骑兵。长平之战后大破赵军40万人,赵军马匹全落入秦军手中。至此无人能与秦军骑兵交锋。
4、内政方面。
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确立了军工授爵,打破了贵族世代垄断官位的制度。并且韩非、李斯主张的“官爵分立”推行,能打仗的授爵,享受待遇而无实权。有能力授官,具体负责地方行政。
相对的是其他国家官爵不分,军功可以担任地方官,文官去打仗。本土豪强贵族势力强大垄断政权,都导致各国国家运行时问题不断。
5、法律方面。
商鞅变法后将许多东西严格法律化。而在此之前的春秋时期,法律不是用来维持社会运行的,而是供当权者处理案件的私人参考,是保密的。
法律的平民化保证了社会的顺利运行。
6、外交方面。
虽然有苏秦力主合纵抗秦,但是各国各心怀鬼胎。以致苏秦一死就发生乐毅伐齐,各国内耗。秦王又以厚财结交各国豪强,让其互斗。六国实力渐渐损耗。
补充一下各国衰败过程:
魏国: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文侯相继任用李悝、吴起变法。但随着马陵之战的战败,庞涓和十万精锐的覆灭,魏国瞬间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在信陵君主政时期,魏国出现了一段时间回光返照并击败了秦军。但秦国老一套反间计经久不衰,利用信陵君仇人晋鄙的门客诬陷信陵君。信陵君死后,无能人统帅魏国。魏国渐渐被秦国蚕食,于前225年灭亡。
齐国:齐国是继魏国之后称霸中原的国家。齐威王是第一个称王并得到承认的。齐宣王时,一度占领燕国大半。在前298年还攻破函谷关,秦国被迫求和。但前284年乐毅大举伐齐,齐国虽然在前279年复国,但已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抗衡。前265年田建继位,由君王后、后胜摄政。后胜收了秦国的贿赂,对其余五国袖手旁观,也不加强战备。最终于前221年灭亡。
韩国:韩国为七雄中最弱的国家。但却占据着最富庶的洛阳周围。所以成为秦国首先攻灭的目标。韩国有韩非这样的人才却不能用,战略空间狭小,所以在前230年第一个灭亡。
楚国:楚国一直有广阔的战略空间,所以王翦要用60万大军灭楚,只可惜历代昏君居多,且任人唯亲,贵族豪强势力强大。朝堂上大多数官员都是楚王的亲戚。所以楚国弊病非常多且无法改变,开发长江流域缓慢。豪强势力大,改革无法进行。力主改革的吴起被杀,屈原被流放,丢失最富庶的郢都(荆州一带),残守长江下游人烟稀少之地,于前223年灭亡。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开始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骑兵的机动力与骑射战术的应用在冷兵器时期拥有相当大的威力。因此赵国成了战国后期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国家。前260年长平之战后,赵国40万大军全军覆没,几乎是赵国所有的军力。赵国再也无力重建如此规模的骑兵部队,但仍然出现了如李牧、司马尚等名将,能与秦军相持。秦国再次用老一套反间计,赵王于前229年杀李牧。王翦立即驱兵直取邯郸。第二年攻破邯郸,赵国灭亡。
燕国:燕国发展环境最恶劣,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袭扰。且没有富庶之地,喜欢趁人之危,鼎盛之时当属乐毅伐齐。但成果被骑劫全部葬送。昭王死后,内斗不断。前272年,燕惠王为燕相公孙操所杀,并立惠王子燕武成王为傀儡。招致了列国诸侯的声讨和攻伐。武成王、孝王、王喜三代,为迎合秦国之意或乘赵国危难之机,不断挑起与赵国的争端。前265年,秦国乘赵国国君新旧交替,政局不稳之际,连取三城。前259年,燕国趁赵国在长平之战大败之际,诱使赵北部的武垣令率众投入燕国。燕王喜时,在前251年、前245年攻赵,被赵国打败,赵军反击并包围燕都,燕国被迫割地求和。前236年,赵再次率军伐燕,攻取狸、阳城。结果燕国屡屡战败,使处于衰落进程的燕国更加衰弱不堪。秦国则以救燕为名,不断出兵攻占赵地。脆弱的燕国最终于
222年彻底灭亡。
形势变化如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9
秦国主要是做了2点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0 04:39
我就说一句,最狠的是白起,最小强的就是王家,最猛的,呵呵,楚国项羽,不服来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