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7 07:3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4:00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每年都有4摄氏度升幅,与1980年相比,海洋冰层的厚度减少了40%,冰层的覆盖面积减少了6%。这些地区的永冻层正在失去“永冻”的意义,由此,人们怀疑,北极冰将融入大海。
2000年8月,美国海洋地理学家麦卡锡声称北极出现了5千万年未见的景象:通常在夏季厚达3米的极点冰盖化作了一汪海水。他在随一个旅游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时,发现本来覆盖着极点的厚厚冰层变为宽约一公里的海面。他说,这与6年前的北极完全不同。当时,他随一队游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他们搭乘的破冰船必须破开2—3米厚的冰层才能到达极点。而这次,破冰船在向极点进发时沿途的冰层稀薄,到了极点更是无冰可破。
按照科学界的共识,最近一次极点出现海水的景象是在5千万年前。最近数十年来,北极的冰层正在逐年变薄。
与此同时,俄罗斯海洋学家也指出,由于地球变暖,俄罗斯极北地区的永久冻土带受到了北冰洋的侵蚀,这导致北冰洋正不断向陆地推进。
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的海洋学家组成的考察组,乘坐“尼古拉·科洛米采夫”号水文地理船对俄极北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队队长谢米列托夫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极北地区永久冻土带不断消融,近一万年来一些岛屿已被北冰洋的浪涛侵蚀而消失。据估计,由于永久冻土带的存在,近一万年来俄极地海岸曾远离北冰洋达200公里。
谢米列托夫指出,永久冻土带在消融过程中,会散发出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可能间接破坏地球大气的臭氧层而加速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因此,地球变暖对北极地区水文地理造成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另外,对于在俄罗斯破冰船“雅摩”号上的旅游者和导游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景观。当到达北极时,他们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冰层中,有一个1.5公里宽的“大洞”。在船上的一名海洋学家詹姆斯·马卡西对美国《时代周刊》说:“这简直令人不敢想象。”在纽约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学者说:“我不知道在历史上是否有人在北纬90。见过水。”
这一发现说明全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这种说法对吗?气象学家回答说,这种推测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说,我们应该感谢由于极地冰层气温升高和断裂形成的大风,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月份。美国航空署下属的航空飞行中心的*说,他们的卫星长期对极地冰层进行监测。他们说:“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几乎每年都有。”另一位北极观测者解释说:“有时候,这种开裂的大洞有数百英里长。”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其他一些北极正在变暖的迹象。但这次发现的冰层断裂仅仅发生在极地地区,并不意味着极地正在融化。
目前,在加拿大曼蒂托巴省胡德森·贝地区经营极地探险旅游的旅行社正在修改他们的宣传手册。因为在过去的手册里,他们建议游客去查奇尔地区观看蓝鲸的时间是在6月中旬。这时候,蓝鲸随着春季冰层的解冻游往查奇尔河的出海口。但是,在新的宣传手册中,由于解冻时间的提前,他们建议游客去该地参观的时间已经变成了5月初。
同样,胡德森·贝地区在秋天的结冰时间也比以往向后推迟了两个星期。这一变化使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不知所措”。据称,在这个阶段,北极熊通常是从它的夏天巢穴出来后经过查奇尔向北前往冰冻地区。但是现在,当北极熊按照原来的时间走到原本已经是结冰的区域时,却发现前面仍然是大片的海水。由于不能前行,这些北极熊不得不饿着肚子调头走向附近的小镇。为了避免北极熊与小镇上的居民发生“冲突”,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用*把它*,并把它关在一个特制的金属笼内,送往小镇以北16公里的地区。从70年代起,由于结冰时间的推迟,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经常在镇上和附近捕获到找不到方向的北极熊,其总数超过了100头。
不仅如此,当地的人们也感觉到了气温的升高。在阿拉斯加,永冻层的融解造成了许多起伏不平的“滑板路”,输电线路也歪七扭八,一些房屋开始慢慢下沉。在广阔的原野中,气温升高的迹象更加明显:很多地方出现了湿地、池塘和草地;在驯鹿离开时,麇鹿又来了。在加拿大西北部,当地居民习惯于在永冻层挖地窖来储藏食物。但是,气温的升高对他们的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永冻层使沿海地区的土质非常坚硬。但是,气温的升高影响了土质,很多在海岸线上的村落因为土质变软崩塌不得不迁往其他地区。由于冰层离海岸线越来越远,捕猎者发现猎物常常跑到他们的船只到不了的地方。
北极可以说是地球自身的一个气温自动调节器,回归线和极地之间的气温差异左右着全球的气候系统。在回归线区域聚集的多余热气流基本上是在极地散尽的。其中,有一半是通过被称之为“海洋输送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深水洋流送往极地消耗掉的。剩余的热气流作为风暴的能量从回归线区域带到北极。如果极地气温上升的速度继续比回归线区域快的话,目前这种气温循环的调节系统就将被破坏,继而改变大风、洋流和降雨的模式。如此所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如果降雨变得不稳定和无法预测的话,那么,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作物将会受严重影响。目前穿越北半球、来势凶猛,并且无法预测的风暴也许就已经预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甚至一些更大的气候变化也会随之发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这种气温变暖的趋势将严重破坏洋流循环的模式。从而造成“温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洋流出现间歇性停止。如果这样的话,气温上升的结果反过来会使全球的气温下降,甚至达到寒冷的程度。
如果不及时采取任何措施,全球气候的巨变将不可避免。只要北极的水表温度再升高几度,海洋冰层将会全部消失。即使只有部分融化,也会对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届时,冰川的融化和降雨量的增加将会使大量的淡水在北大西洋上形成淡水层,漂浮在海水的上面。而北大西洋的海水通常是比较冷,且在下沉。如果比重较轻的淡水不下沉,就会阻断在关键位置上通过海洋把热量进行循环的垂直环流,这就如同正在运行的传送带被你紧紧抓住,最后慢慢地停下来。
那么,这种情况又怎样使原来温暖的气候转冷的呢?通常来说,“大洋传输带”是被大西洋中大量的由下沉水流造成的阻力推动。所以,一旦这种推动力减少,湾流北部暖流的运动将会慢下来,或者完全停止。这样,就会造成欧洲、北美,或者其他地区的气温下降。
很早以前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在1.2万年以前的冰期时代,升高的气温融化了圣劳伦斯河的冰川,并流到了北大西洋,造成了洋流停止运行。从而使欧洲陷入了1300年的严寒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海洋冰层的继续融化会使历史重演。
这种大灾难也许是人类自作自受的结果。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气温变暖与人类不断增加废气排放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21世纪要想避免气温的变化,无论是升高还是降低,也许都不太可能了。尽管地球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发生这些变化时会起到一些补救作用。但是,可能性比较大的是,这种气温的变化会促使我们无论如何要尽快改变目前全球矿物原料的废气排放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人类将会在各方面受益,而对目前面临的气候问题也大有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3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每年都有4摄氏度升幅,与1980年相比,海洋冰层的厚度减少了40%,冰层的覆盖面积减少了6%。这些地区的永冻层正在失去“永冻”的意义,由此,人们怀疑,北极冰将融入大海。
2000年8月,美国海洋地理学家麦卡锡声称北极出现了5千万年未见的景象:通常在夏季厚达3米的极点冰盖化作了一汪海水。他在随一个旅游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时,发现本来覆盖着极点的厚厚冰层变为宽约一公里的海面。他说,这与6年前的北极完全不同。当时,他随一队游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他们搭乘的破冰船必须破开2—3米厚的冰层才能到达极点。而这次,破冰船在向极点进发时沿途的冰层稀薄,到了极点更是无冰可破。
按照科学界的共识,最近一次极点出现海水的景象是在5千万年前。最近数十年来,北极的冰层正在逐年变薄。
与此同时,俄罗斯海洋学家也指出,由于地球变暖,俄罗斯极北地区的永久冻土带受到了北冰洋的侵蚀,这导致北冰洋正不断向陆地推进。
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的海洋学家组成的考察组,乘坐“尼古拉·科洛米采夫”号水文地理船对俄极北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队队长谢米列托夫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极北地区永久冻土带不断消融,近一万年来一些岛屿已被北冰洋的浪涛侵蚀而消失。据估计,由于永久冻土带的存在,近一万年来俄极地海岸曾远离北冰洋达200公里。
谢米列托夫指出,永久冻土带在消融过程中,会散发出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可能间接破坏地球大气的臭氧层而加速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因此,地球变暖对北极地区水文地理造成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另外,对于在俄罗斯破冰船“雅摩”号上的旅游者和导游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景观。当到达北极时,他们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冰层中,有一个1.5公里宽的“大洞”。在船上的一名海洋学家詹姆斯·马卡西对美国《时代周刊》说:“这简直令人不敢想象。”在纽约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学者说:“我不知道在历史上是否有人在北纬90。见过水。”
这一发现说明全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这种说法对吗?气象学家回答说,这种推测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说,我们应该感谢由于极地冰层气温升高和断裂形成的大风,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月份。美国航空署下属的航空飞行中心的*说,他们的卫星长期对极地冰层进行监测。他们说:“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几乎每年都有。”另一位北极观测者解释说:“有时候,这种开裂的大洞有数百英里长。”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其他一些北极正在变暖的迹象。但这次发现的冰层断裂仅仅发生在极地地区,并不意味着极地正在融化。
目前,在加拿大曼蒂托巴省胡德森·贝地区经营极地探险旅游的旅行社正在修改他们的宣传手册。因为在过去的手册里,他们建议游客去查奇尔地区观看蓝鲸的时间是在6月中旬。这时候,蓝鲸随着春季冰层的解冻游往查奇尔河的出海口。但是,在新的宣传手册中,由于解冻时间的提前,他们建议游客去该地参观的时间已经变成了5月初。
同样,胡德森·贝地区在秋天的结冰时间也比以往向后推迟了两个星期。这一变化使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不知所措”。据称,在这个阶段,北极熊通常是从它的夏天巢穴出来后经过查奇尔向北前往冰冻地区。但是现在,当北极熊按照原来的时间走到原本已经是结冰的区域时,却发现前面仍然是大片的海水。由于不能前行,这些北极熊不得不饿着肚子调头走向附近的小镇。为了避免北极熊与小镇上的居民发生“冲突”,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用*把它*,并把它关在一个特制的金属笼内,送往小镇以北16公里的地区。从70年代起,由于结冰时间的推迟,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经常在镇上和附近捕获到找不到方向的北极熊,其总数超过了100头。
不仅如此,当地的人们也感觉到了气温的升高。在阿拉斯加,永冻层的融解造成了许多起伏不平的“滑板路”,输电线路也歪七扭八,一些房屋开始慢慢下沉。在广阔的原野中,气温升高的迹象更加明显:很多地方出现了湿地、池塘和草地;在驯鹿离开时,麇鹿又来了。在加拿大西北部,当地居民习惯于在永冻层挖地窖来储藏食物。但是,气温的升高对他们的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永冻层使沿海地区的土质非常坚硬。但是,气温的升高影响了土质,很多在海岸线上的村落因为土质变软崩塌不得不迁往其他地区。由于冰层离海岸线越来越远,捕猎者发现猎物常常跑到他们的船只到不了的地方。
北极可以说是地球自身的一个气温自动调节器,回归线和极地之间的气温差异左右着全球的气候系统。在回归线区域聚集的多余热气流基本上是在极地散尽的。其中,有一半是通过被称之为“海洋输送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深水洋流送往极地消耗掉的。剩余的热气流作为风暴的能量从回归线区域带到北极。如果极地气温上升的速度继续比回归线区域快的话,目前这种气温循环的调节系统就将被破坏,继而改变大风、洋流和降雨的模式。如此所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如果降雨变得不稳定和无法预测的话,那么,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作物将会受严重影响。目前穿越北半球、来势凶猛,并且无法预测的风暴也许就已经预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甚至一些更大的气候变化也会随之发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这种气温变暖的趋势将严重破坏洋流循环的模式。从而造成“温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洋流出现间歇性停止。如果这样的话,气温上升的结果反过来会使全球的气温下降,甚至达到寒冷的程度。
如果不及时采取任何措施,全球气候的巨变将不可避免。只要北极的水表温度再升高几度,海洋冰层将会全部消失。即使只有部分融化,也会对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届时,冰川的融化和降雨量的增加将会使大量的淡水在北大西洋上形成淡水层,漂浮在海水的上面。而北大西洋的海水通常是比较冷,且在下沉。如果比重较轻的淡水不下沉,就会阻断在关键位置上通过海洋把热量进行循环的垂直环流,这就如同正在运行的传送带被你紧紧抓住,最后慢慢地停下来。
那么,这种情况又怎样使原来温暖的气候转冷的呢?通常来说,“大洋传输带”是被大西洋中大量的由下沉水流造成的阻力推动。所以,一旦这种推动力减少,湾流北部暖流的运动将会慢下来,或者完全停止。这样,就会造成欧洲、北美,或者其他地区的气温下降。
很早以前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在1.2万年以前的冰期时代,升高的气温融化了圣劳伦斯河的冰川,并流到了北大西洋,造成了洋流停止运行。从而使欧洲陷入了1300年的严寒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海洋冰层的继续融化会使历史重演。
这种大灾难也许是人类自作自受的结果。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气温变暖与人类不断增加废气排放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21世纪要想避免气温的变化,无论是升高还是降低,也许都不太可能了。尽管地球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发生这些变化时会起到一些补救作用。但是,可能性比较大的是,这种气温的变化会促使我们无论如何要尽快改变目前全球矿物原料的废气排放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人类将会在各方面受益,而对目前面临的气候问题也大有好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03:03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以及加拿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每年都有4摄氏度升幅,与1980年相比,海洋冰层的厚度减少了40%,冰层的覆盖面积减少了6%。这些地区的永冻层正在失去“永冻”的意义,由此,人们怀疑,北极冰将融入大海。
2000年8月,美国海洋地理学家麦卡锡声称北极出现了5千万年未见的景象:通常在夏季厚达3米的极点冰盖化作了一汪海水。他在随一个旅游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时,发现本来覆盖着极点的厚厚冰层变为宽约一公里的海面。他说,这与6年前的北极完全不同。当时,他随一队游客乘*破冰船前往北极,他们搭乘的破冰船必须破开2—3米厚的冰层才能到达极点。而这次,破冰船在向极点进发时沿途的冰层稀薄,到了极点更是无冰可破。
按照科学界的共识,最近一次极点出现海水的景象是在5千万年前。最近数十年来,北极的冰层正在逐年变薄。
与此同时,俄罗斯海洋学家也指出,由于地球变暖,俄罗斯极北地区的永久冻土带受到了北冰洋的侵蚀,这导致北冰洋正不断向陆地推进。
来自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莫斯科的海洋学家组成的考察组,乘坐“尼古拉·科洛米采夫”号水文地理船对俄极北地区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考察队队长谢米列托夫在接受俄通社——塔斯社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极北地区永久冻土带不断消融,近一万年来一些岛屿已被北冰洋的浪涛侵蚀而消失。据估计,由于永久冻土带的存在,近一万年来俄极地海岸曾远离北冰洋达200公里。
谢米列托夫指出,永久冻土带在消融过程中,会散发出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从而可能间接破坏地球大气的臭氧层而加速臭氧层空洞的形成。因此,地球变暖对北极地区水文地理造成的影响应引起人们的重视。
另外,对于在俄罗斯破冰船“雅摩”号上的旅游者和导游来说,这也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景观。当到达北极时,他们看到在一望无际的冰层中,有一个1.5公里宽的“大洞”。在船上的一名海洋学家詹姆斯·马卡西对美国《时代周刊》说:“这简直令人不敢想象。”在纽约一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学者说:“我不知道在历史上是否有人在北纬90。见过水。”
这一发现说明全球的气候正在变暖,这种说法对吗?气象学家回答说,这种推测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说,我们应该感谢由于极地冰层气温升高和断裂形成的大风,尤其是在夏季炎热的月份。美国航空署下属的航空飞行中心的*说,他们的卫星长期对极地冰层进行监测。他们说:“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几乎每年都有。”另一位北极观测者解释说:“有时候,这种开裂的大洞有数百英里长。”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并不否认其他一些北极正在变暖的迹象。但这次发现的冰层断裂仅仅发生在极地地区,并不意味着极地正在融化。
目前,在加拿大曼蒂托巴省胡德森·贝地区经营极地探险旅游的旅行社正在修改他们的宣传手册。因为在过去的手册里,他们建议游客去查奇尔地区观看蓝鲸的时间是在6月中旬。这时候,蓝鲸随着春季冰层的解冻游往查奇尔河的出海口。但是,在新的宣传手册中,由于解冻时间的提前,他们建议游客去该地参观的时间已经变成了5月初。
同样,胡德森·贝地区在秋天的结冰时间也比以往向后推迟了两个星期。这一变化使当地的一些野生动物“不知所措”。据称,在这个阶段,北极熊通常是从它的夏天巢穴出来后经过查奇尔向北前往冰冻地区。但是现在,当北极熊按照原来的时间走到原本已经是结冰的区域时,却发现前面仍然是大片的海水。由于不能前行,这些北极熊不得不饿着肚子调头走向附近的小镇。为了避免北极熊与小镇上的居民发生“冲突”,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用*把它*,并把它关在一个特制的金属笼内,送往小镇以北16公里的地区。从70年代起,由于结冰时间的推迟,当地自然资源机构的人员经常在镇上和附近捕获到找不到方向的北极熊,其总数超过了100头。
不仅如此,当地的人们也感觉到了气温的升高。在阿拉斯加,永冻层的融解造成了许多起伏不平的“滑板路”,输电线路也歪七扭八,一些房屋开始慢慢下沉。在广阔的原野中,气温升高的迹象更加明显:很多地方出现了湿地、池塘和草地;在驯鹿离开时,麇鹿又来了。在加拿大西北部,当地居民习惯于在永冻层挖地窖来储藏食物。但是,气温的升高对他们的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构成了威胁。加拿大北部地区的永冻层使沿海地区的土质非常坚硬。但是,气温的升高影响了土质,很多在海岸线上的村落因为土质变软崩塌不得不迁往其他地区。由于冰层离海岸线越来越远,捕猎者发现猎物常常跑到他们的船只到不了的地方。
北极可以说是地球自身的一个气温自动调节器,回归线和极地之间的气温差异左右着全球的气候系统。在回归线区域聚集的多余热气流基本上是在极地散尽的。其中,有一半是通过被称之为“海洋输送带”、相当于100条亚马逊河的深水洋流送往极地消耗掉的。剩余的热气流作为风暴的能量从回归线区域带到北极。如果极地气温上升的速度继续比回归线区域快的话,目前这种气温循环的调节系统就将被破坏,继而改变大风、洋流和降雨的模式。如此所造成的影响之一就是:如果降雨变得不稳定和无法预测的话,那么,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作物将会受严重影响。目前穿越北半球、来势凶猛,并且无法预测的风暴也许就已经预示了全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甚至一些更大的气候变化也会随之发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这种气温变暖的趋势将严重破坏洋流循环的模式。从而造成“温暖”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洋流出现间歇性停止。如果这样的话,气温上升的结果反过来会使全球的气温下降,甚至达到寒冷的程度。
如果不及时采取任何措施,全球气候的巨变将不可避免。只要北极的水表温度再升高几度,海洋冰层将会全部消失。即使只有部分融化,也会对北半球的气候产生影响。届时,冰川的融化和降雨量的增加将会使大量的淡水在北大西洋上形成淡水层,漂浮在海水的上面。而北大西洋的海水通常是比较冷,且在下沉。如果比重较轻的淡水不下沉,就会阻断在关键位置上通过海洋把热量进行循环的垂直环流,这就如同正在运行的传送带被你紧紧抓住,最后慢慢地停下来。
那么,这种情况又怎样使原来温暖的气候转冷的呢?通常来说,“大洋传输带”是被大西洋中大量的由下沉水流造成的阻力推动。所以,一旦这种推动力减少,湾流北部暖流的运动将会慢下来,或者完全停止。这样,就会造成欧洲、北美,或者其他地区的气温下降。
很早以前曾经发生过这种情况。在1.2万年以前的冰期时代,升高的气温融化了圣劳伦斯河的冰川,并流到了北大西洋,造成了洋流停止运行。从而使欧洲陷入了1300年的严寒期。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担心海洋冰层的继续融化会使历史重演。
这种大灾难也许是人类自作自受的结果。很多科学家都认为气温变暖与人类不断增加废气排放量有很大的关系。
在21世纪要想避免气温的变化,无论是升高还是降低,也许都不太可能了。尽管地球的自身调节系统在发生这些变化时会起到一些补救作用。但是,可能性比较大的是,这种气温的变化会促使我们无论如何要尽快改变目前全球矿物原料的废气排放问题。如果我们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人类将会在各方面受益,而对目前面临的气候问题也大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