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茶文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6: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5 14:37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中国茶文化 (1)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文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茶文化研究热的逐步升温,各种茶文化著作纷纷涌现,先后出版的各类读物多达上百种。然而,由于茶文化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形成较晚,理论积淀不够丰厚,历史资料又极零散,搜寻不易,迟迟未见一部中国茶文化史问世。江西社会科学院陈文华研究员近著的《长江流域茶文化》的出版,多少弥补了这一缺憾。
《长江流域茶文化》近五十万言,围绕着茶艺即晶茗艺术这个核心问题展开论述,内容涉及到茶文化的各个方面,是近年出版的篇幅最大的一部茶文化学术专著。作为“长江文化研究文库”的一种,本书的研究重点是长江流域的茶文化,但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研究中国茶文化。因为茶叶本是长江流域的物产,饮茶的习俗最早是在长江流域产生并向黄河流域传播的,最早的茶学著作也是由长江流域的学者在长江流域写成的。长江流域不仅是中国茶文化的源头,而且一直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心所在,研究长江流域的茶文化不能不涉及到其他地区乃至全国的茶文化。全书八章,除了第六章“茶俗”只涉及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外,实际上论述的还是中国的茶文化。同时,由于作者是历史专业科班出身,又长期从事农业考古工作,习惯于从历史的角度思考问题。尽管书名没有带个“史”字,但全书的写作仍侧重于从历史的角度来梳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过程,除设专章论述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外,其他章节大多也按时间的顺序来写,力求揭示其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使整部著作带有浓重的史学著作的味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这部著作可以看作是一部中国茶文化史,从而填补这方面的空缺。
作者对茶文化的论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实事求是原则,一切从材料出发,凭事实说话,力求做到“论从史出”,“言必有据”,不凭空臆测,不主观推论。在写作中,作者非常重视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的搜索和发掘。中国茶文化史一些最重要的史料,书中几乎都加以征引,没有大的遗漏。一些史书缺乏记载也无考古资料可作佐证的,则借助大量的古诗词或民俗学及民族学的资料加以说明。例如,第四章论述品茗艺术,就征引大量唐宋诗词来印证当时茶人品茗时对色、香、味、形的追求,弥补了古代茶文化记载的缺略。
正由于作者掌握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书中对一些新的学术观点能及时做出反映,表明自己的态度,并对某些传统的错误结论进行订正,避免以讹传讹。例如,中国最早食用茶叶的时间,以往都是依据“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定在新石器时代。上世纪末,陈珲等人则提出中国茶文化甜源头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观点,学术界对此未置可否。作者赞赏这一观点,在书中即征引大量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资料,进一步加以论证,第—个站出来表示支持。再如中国茶文化的外传,以往有学者认为在西汉时开始东传朝鲜,南朝耐西传土耳其。作者认为,所谓茶文化的外传,最重要的是饮茶习俗的流传。西汉之时,饮茶只在巴蜀地区流行,尚未传播蓟长江中下游,也末在都城长安一带流行,更不要说传至东北的辽宁、吉林一带,可见当时是不大可能将饮茶的习俗传至朝鲜的。他引用朝鲜史书中的记载,说明茶叶传入朝鲜并开始流行于僧侣、贵族之间,是在新罗时代(668~892年,唐高宗总章元年互唐昭宗景福元年)。这个时代也是朝鲜茶道思想开始酝酿的时期,它为后来高丽时代(936~1392年,后晋天福元年至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茶风的兴盛打下了基础。至于中国茶叶的西传,作者指出土耳其商人即使在南朝时从蒙古边境购买到中国茶叶带回国内,但并未在这个以游牧为主的国度传播开来,形成饮茶的风尚。土耳其人今天盛行饮用红茶,而红茶则是中国明清时期才出现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