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感染风险!新型长效G-CSF药物ROLVEDON的非临床总结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4:3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7 23:55
随着癌症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加,药企将研发焦点转向了肿瘤治疗的并发症,尤其是化疗后的并发症。化疗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白细胞减少、骨髓造血机能障碍和骨髓增生异常等症状。因此,提升化疗期间白细胞数量的升白药物市场潜力巨大。安进公司的Filgrastim,作为全球首款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药品,在1991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放化疗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然而,Filgrastim的半衰期较短,需要频繁注射以维持疗效。因此,开发长效G-CSF药物成为了趋势。2002年,安进公司上市了全球首款长效G-CSF药物Pegfilgrastim,开启了长效G-CSF时代。2020年,科志康的合作伙伴——协和发酵麒麟,经NMPA批准,上市了长效EPO产品达依泊汀α,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
2022年,光谱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长效G-CSF药物ROLVEDON(eflapegrastim-xnst)已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降低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感染风险。该批准基于两项3期、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性的临床试验ADVANCE和RECOVER的数据支持,证明了ROLVEDON在治疗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平均持续时间方面,不劣于Pegfilgrastim。
ROLVEDON的获批上市,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提供了长效G-CSF的新选择。然而,其BLA审评过程却充满曲折。在非临床部分,ROLVEDON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安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药效学方面,Eflapegrastim通过延长G-CSF的循环半衰期,增加了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小鼠、大鼠以及正常猴子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药代动力学研究显示,Eflapegrastim的皮下生物利用度较高,且半衰期长。安全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则表明,ROLVEDON在大鼠和猴子的治疗过程中表现出与G-CSF已知药理作用一致的副作用,如增加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骨髓中粒细胞生成增加等。然而,高剂量治疗与死亡率和严重毒性相关,包括关节炎症、骨面积减少、大鼠骨髓坏死和猴子肺和脑出血。
在毒理学研究中,Eflapegrastim代谢后产生HM10460二聚体和IgG4 Fc片段,这些代谢物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影响。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局部耐受性研究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历史文章中,包括药研CXO选哪家、全球首款PCSK9单抗Praluent的非临床研究总结、中国唯一上市寡核苷酸药物的非临床研究审评回顾等。
总结来说,FDA对ROLVEDON的非临床检测策略与现有监管指南一致,所有关键研究均按照GLP进行。通过分析光谱制药长效G-CSF药物ROLVEDON的非临床申报资料,可以更好地了解FDA对G-CSF药物非临床开发的关注要点,为迈入长效G-CSF时代提供关键指导。上海科志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药品监管科学的公司,致力于为制药企业提供专家解决方案,提升药品全生命周期的合规性。其使命是为制药企业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注册申报和模拟现场检查服务,以提高药品注册成功率。在研发过程中,公司提供第三方项目管理服务,通过法规前置、过程管理,协助制药企业提升药品研发效率。科志康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制药企业合作,取得了多项IND/NDA/ANDA的佳绩,助力制药企业研发和生产,确保老百姓能够用上安全有效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