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5:38
溃结治疗应采用综合疗法:包括休息;饮食调节进少渣饮食;忌食乳类及过敏食品;重得应行肠外营养(TPN);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蛋白质;改善全身状况;解除精神因素及对症治疗。
一、溃结的药物治疗
1、柳氮磺胺吡啶(SASP)类 SASP治疗溃结已多年 口服4~6g/日 64~77患者疗效良药苦口好 症状缓解后以2g/日维持 至少1年 89的患者可保持无症状 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 但副作用亦增加 SASP到结肠后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 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 后者为引起副作用因素 若仅服5-ASA因被上消化道吸收 无足量药物到达结肠 而难生疗效 近年研制了5-ASA口服新剂型如潘他沙(Pentase) Ascol 奥柳氮(Olsalazine) Poly-5-ASA Balsalazide等 由于不含磺胺吡啶 副作用降低 近年不少学者注意到局部给药能减少副作用 如应用SASP或5-ASA肛栓或灌肠剂 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时间较久 使疗效提高 尚有报告局部用药与全身治疗 有协同作用 可减少SASP口服量 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白三烯 前列腺素等的产生 亦可抑制自由基等有反应 尚有皮疹 粒细胞减少 肝肾损害及胰腺炎等 其发生率与用量成正相关
2、4-氨基水杨酸(4-ASA) 又称PAS 系一抗结核药 以2g溶于100ml水中 每日保留灌肠1次 治疗8周有效率达83 Ginsberg等报道4-ASA每日分次口服4g 经12周治疗 55患者疗效良好 4-ASA对溃结治疗的机制尚不明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 稳定细胞及溶解体膜 调节免疫功能 减少巨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进入炎症区 能阻滞白三烯 前列腺素 血栓素等形成 降低炎症反应 而使溃结临床症状迅速改善 一般活动性溃结口服的松40~60mg/日;病情重口服疗效不佳者 可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300mg/日 或以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mg加入100ml液体中直肠滴注 优于保留灌肠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 易生副作用 故待症状好转后应渐减量 经2~3个月停药 对溃结缓解率约为55、7~88、2 长期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 并不能防止复发 近年一些新型皮质激素如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 巯氢考的松(Tixocorto pivalate)等 无全身副作用 灌肠治疗溃结 疗效优于其他皮质激素 有人用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 Propionate)系一口服后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含氟皮质类固醇 具有不易被吸收 大部到达结肠的特点 以每次5mg每日4次口服 共4周 其疗效因用量小较泼尼松稍差 如提高用量疗效亦提高 但很少有副作用 尚有糖皮质激素泡沫剂(Foam) 小剂量直肠注入与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疗效相等 较灌肠方便
4、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 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时 可选用硫唑嘌呤 环磷酰胺 6-MP等;近年应用氨甲喋呤 环孢素-A(Cyclosporin-A)10mg/kg 有时获良好疗效 但这类药均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 亦有报道应用青霉胺 左旋咪唑 干扰素 7S-γ球蛋白等 有一定疗效
5、鱼油(Fish oil)为白三烯合成抑制剂 口服鱼油辅助治疗轻 中度活动性溃结 可获临床改善 有报道在用糖皮质激素 SASP治疗的同时 辅以口服鱼油5、4g/日 可提高疗效
6、灭滴灵 可抑制肠内厌氧菌 减轻溃结症状 另外 灭滴灵有影响白细胞趋化性及某些免疫抑制作用 对溃结有一定疗效 但用量大 用时较久 易生胃肠反应
7、色甘酸二钠 能稳定肥大细胞膜 阻止脱颗粒 抑制组织胺 5-羟色胺 慢反应物质等介质释放 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对肠壁损伤 200mg/次 每日3次餐前服;或600mg保留灌肠 有报道与强的松 20mg疗效相似
8、抗感染药 对有并发感染者 应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 但不宜作为常规用药 以免改变患者对SASP的疗效和反应
9、其他药物 ①可乐定(Clonidine)有抑制肾素及一些神经介质释放作用 口服0、15~0、225mg/次 每日3次 对溃结有疗效 ②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 硝苯吡啶 具有止泻 止痛和抑制分泌等作用 桂利嗪50mg 每日口服4次 亦有较好疗效 ③甲氰咪胍 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 通过抑制肠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 减少溃结便次等症状 ④氯喹可能减慢抗原反应 促使肠上皮细胞功能正常 可使溃结症减轻 此外 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 5-脂氧合酶抑制剂Zileuton(A-64077) 酮替芬(Ketotifen)等 均可使溃结症状缓解
二、中医治疗
溃结石在中医应属于“泄泻” “肠” “休息痢”等范畴 其治则为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为指导 因此 治宜攻补兼施 祛邪为主 兼顾培土扶正 以健运脾胃 利湿热为主 祛邪应清热消炎 可选用黄连 黄芩 白头翁 马齿苋 蒲公英 败酱草等;扶正健脾 利湿 可选用党参 黄芪 茯苓 山药 扁豆 苡仁 白术等 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 进行加减 有报道参苓白术散合连理汤加减 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或痛泻要方合白头翁汤加减 治疗溃结 均取得较好效果
中药灌肠治疗 ①湿热实证者以黄芩15g 10g黄连 秦皮10g 白皮翁30g 白芍15g 白芨15g 石榴皮15g ②脾虚夹温证者以黄芪30g 黄连10g 黄芩10g 马齿苋30g 白芨10g 苍术50g 五倍子5g 上二方均为水煎50 ~100ml 待冷 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 半个月为1疗程 亦有用锡类散 黄连素 苦参 云南白药 保留灌肠者
亦有用中成药如结肠宁 补脾益肠丸 结肠炎丸等与西药配合治疗溃结 取得良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当并发肠穿孔 中毒性巨结肠 脓肿与瘘管形成 顽固性全结肠炎 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 应行手术治疗
目前市面各种治疗溃结药品疗效价格对比:
治疗溃结的药品分为:5-氨基水杨酸类, 皮质类固醇类(激素),免疫抑制剂。
皮质类固醇类药品和免疫抑制剂因长期应用会有很多的副作用,而不作为临床一线首选用药。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因其疗效高、副作用少等优点始终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线用药。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2000年10月制订的《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对临床上IBD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规范,提出了“分级、分期、分段”治疗的原则:对于轻、中度活动期或缓解期IBD患者,首选使用氨基水杨酸类肠道抗炎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