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7 03: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8 12:05
16世纪和17世纪的货币经济学家已经纠正了关于货币稳定性的误解,但一个新的观念错误却悄然出现,即货币中立性的错觉。古典经济学如休谟、穆勒和凯尔恩斯的研究逐渐揭示了这个错误,但他们并未彻底消除,现代经济学家将货币中立性错误地纳入了理论体系中。
现代经济学基于纯易货交易的假设,构建了一个没有货币的市场模型,这导致了对货币中立性的误解。经济学家过于依赖这个虚构概念,认为所有经济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分析直接交换来解决。然而,实际的市场是货币交易的间接交换,货币中立性的观点忽略了货币在市场机制中的真实影响。
尽管经济学家意识到货币与商品的交换率会变动,他们错误地认为这种变动会在整个市场同步且等比例影响所有商品。这种“水平”比喻掩盖了货币供应或需求变化对价格结构的实际影响。经济学家使用指数来区分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但他们仍坚持货币变化会导致所有价格同步变动的假设,这被实证研究证明是错误的。
货币问题的研究需要以更动态的视角,关注个人在市场上的选择,而非形而上学的抽象讨论。货币经济学家需要研究个体偏好而非总量,理解货币需求源于个人对现金持有量的决定,而非简单地度量货币总量或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是个例,它表明货币增量并非均匀地影响所有价格,而是逐步扩散,导致财富和收入在社会群体间转移。货币中立性的观点忽略了这种社会后果,经济学家必须认识到货币是动态的,静态分析方法是误导的。
货币购买力的变化对经济有双重影响,包括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关系变化以及财富的再分配。稳定购买力的主张忽视了这些动态效应。货币理论的发展需要考虑动态因素,以及短期与长期效应的相互关联,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静态平衡。
我的工作挑战了中立货币的概念,强调货币的动态性以及购买力变化与货币总量之间并非简单的反比关系。货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并非中立,经济学家的任务是理解其动态影响,而非追求中立化的货币*目标。
中立货币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克努特·维克塞尔提出的。他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一致,就将排除货币对于经济的影响,使得在货币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均衡仍取决于实物因素,这种情况下的货币就具有中立性。因此,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