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06: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02:04
长江作为雨洪型河流,上游洪水来势凶猛,尤其在1954年,其流量之大创百年来罕见记录。当年宜昌年径流量高达5751亿立方米,占全流域的50%。在7月下旬,川江三次洪峰尤为严峻,三峡区间和荆江上游的清江暴雨区也持续暴雨,导致荆江河段水位超过历史纪录。荆江大堤抗洪能力低,险情频发,1954年仅7月21日一天就有300多处险情,沙市水位*近危险线,需紧急采取措施。
在危急时刻,荆江防汛分洪总指挥部决定于7月22日凌晨启用新建成的荆江分洪工程。首次启动进洪闸,以分洪上游超量洪水,避免沙市水位突破44.41m。分洪流量达到4400立方米/秒,总计23.5亿立方米,加上分洪区渍水,总量约为33亿立方米。沙市河段的安全水位为44.49m,而大堤堤顶高程为45.64m,若无分洪,水位将仅低于堤顶0.01m。
之后,上游金沙江、岷江及嘉陵江、乌江洪水叠加,*决定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分洪。第二次分洪后,沙市水位维持在44.39m,为抢险赢得了时间。第三次分洪时,最大流量达到7700立方米/秒,最大吐洪量4450立方米/秒,共分洪17.17亿立方米,确保了沙市河段安全。
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总计分泄洪水122.6亿立方米,减轻了洞庭湖区水灾,减少入湖水量54.219亿立方米。它对江汉平原、洞庭湖区、武汉三镇及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作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防洪关键,荆江分洪工程与三峡水库形成互补,是治标与治本的结合,是平原水利综合利用的典范。
2006年,荆江分洪闸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意义与工程价值不可估量。
荆江分洪工程位于湖北省*县境内,始建于1952年春末夏初之交。参加工程建设的30万军民,以75天的惊人速度建成荆江分洪第一期主体工程,包括右岸沙市对面上游15km处的虎渡河太平口进洪闸、黄山头东麓节制闸和分洪区南线大堤等主体工程。荆江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由此得到显著提高,缓解了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不相适应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