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06 11: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05:50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其发生可能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遗传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据国内文献报道,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儿童患病率可达16%至64%。父母中一方或双方患病,子女患病风险显著增高。研究发现,第6、第8对染色体可能存在异常基因位点,尽管分子遗传学研究尚未达成共识。
病前性格特征也被认为是基础因素,精神分裂症患儿通常内向、孤僻、敏感,缺乏主动积极性。然而,这并不直接导致疾病,而是环境因素可能在此基础上促使其发病。如受到不良环境影响,患病风险会增加。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也是重要考虑,部分患者有围生期损伤、感染或中毒病史。临床可见步态、姿势、平衡协调运动异常,脑电图异常率较高。传统观点认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失衡可能与疾病关联,但现代研究显示,5-羟色胺、谷氨酸和内啡肽等其他神经递质水平的改变也与发病有关。
治疗方面,药物疗法已经从以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转向注重平衡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奎硫平等,这些药物是基于对脑内生化异常的理解而发展起来的,效果显著。
社会、家庭和心理因素同样关键,强烈的精神压力,如亲人去世、受欺侮、父母离异、学业压力过大等,都可能诱发精神分裂症,影响疾病的产生和发展,以及预后情况。因此,这些因素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不容忽视。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指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以基本个性改变、特征性思维障碍、感知觉障碍、情感及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少见的精神障碍。据统计, 15岁前发病者占精神分裂症的4%,10岁前发病者则占0.5~1%,在总的人群中,一万名儿童中有一名为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起病于10岁以前者较少,10岁以后显著增多。临床发现最小者为3岁,一般以12~14岁为多数。